【服装2015特别策划】那些因果
在今天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人问我,《服装周刊》10周年了,将何去何从?我一直有意无意地制造着悬念……
而今,《服装周刊》2015年第一期如期摆在您的面前了。此时,我想告诉大家的还是在2004年《服装周刊》创刊时说的那句话:“或许中国服装传媒领域充满了优秀的人,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理想。”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们践行了我们的理想:“要想正确地了解一个产业很容易,只要您找对一个媒体。”尤其是在人们对于一个产业的了解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我们比以往更加明白:一个负责任、有使命感的媒体与一个产业的深度整合至关重要。而《服装周刊》10年来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就是展现一个产业里的精神与物质独一无二的全景图。
现在,又到了每年《服装周刊》为大家献上开年寄语的时间了。尽管对于一个产业准确地进行表象预测越来越难,但是,我们相信,那些产业背后的理性逻辑从来都是真实地存在的。
变局:CHIC南下描画了怎样的晴雨表
每年开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个焦点城市一定是北京,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在春天里,到北京,向一个产业报到,并在这里排座次、下战书、合纵连横、传道授业解惑……那个焦点平台就是有中国纺织服装晴雨表之称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而2015年的3月末,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北京将成为一座空城,这给本来就不够强大的3月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留下了一个难解的残局,好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先知先觉地在4月份重点培育了大学生时装周,并且已经试运行了两年,从而为北京的春天留下了一个学术的高地,否则2015年北京纺织服装的春天将显得有些孤冷。
那么,2015年,上海的春天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其实,中国服装协会在上海举办一个规模专业展会的决心并不是近一两年内才下的。眼睁睁地看着面料及家纺展会一年一年在上海火爆地举行,中国服装协会曾经在上海锲而不舍地尝试了很多年,他们试图在每年下半年的上海举行一个和CHIC可以比肩的展会,在一次次尝试无果的情况下,他们终于决定把CHIC举家搬迁上海,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产业的布局可以绑架一个展会,而上海将因而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中心。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的CHIC将为大多数参展商提供更大的便利和从容,那些男装馆的大佬们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东道主,而CHIC女装馆从来都不是中国女装产业的真实写照,有时甚至连冰山一角都不是,2015年CHIC女装馆如果想改变这种不温不火的格局,显然还需要假以时日,毕竟深圳女装展的地位目前还无人能够取代。当然,CHIC入主上海的衍生影响力不仅于此,近几年越来越呈上升趋势的上海时装周能否趋利除弊,下半年南京、宁波、杭州、常熟等专业展会平台的格局及定位是否会发生改变及改变的方向,与CHIC的移植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理想的状态是,按照国际惯例,形成一年两届的综合大展及潮流发布的科学布局。不管怎样,摆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面前的难题依然巨大,毕竟一个专业展会的转型升级不是改变一个举办城市就能够解决的,对于陈大鹏来说,CHIC2015可以火爆,可以维持原状,唯独不可以缩水。
收官:《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将交怎样的答卷
2015年是《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还记得《服装周刊》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作解读的时候,“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成为《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关键词。2015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为十二五规划画上怎样的句号呢?除了那些必不可少的数据以外,这4个战略关键词无疑成为人们检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实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如果说人才和可持续发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那么,科技和品牌的衡量尺度却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求大同存小异的。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在时尚领域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待遇,人们开始研究核心科技对于一个品牌的作用。顺理成章的是,2015年,人们对于科技成果的检验标准将不再是简单的创新能力,而是把重点放在一项新技术走向终端的能力。事实证明,很多技术创新,在发明和产生影响之间可能会相隔很长时间,只有当一项技术形成、得到改进并正好符合公众的现有需求时,它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
当然,更容易让人们看得到成果的还是品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3~5个,国内市场知名度较高的知名品牌100个,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其中,波司登、海澜集团、红豆、美特斯·邦威、大杨、森马、新郎希努尔成为榜上有名的典型案例企业。了解中国服装产业的人会发现,这些案例品牌主要集中在男装、羽绒服、休闲装等更适于规模化生产、款式变化不大、风险相对较小的领域,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这些案例品牌交上的答案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有走向国际的本土领军品牌,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明显底气不足;有在国内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但是,这些品牌大多数迷失在扩张还是提升的迷局中,上演了一幕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品牌怪相,品牌美誉度并没有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而提高。2015年对于他们来说,将全面进入库存大考、人才大考、战略大考阶段。
因而,2015年,《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榜样品牌的头衔恐怕不是其中有些案例品牌所能够承载的。在男装品牌、休闲装品牌、体育用品品牌、单一品类品牌相继长年占据中国纺织服装榜样案例品牌榜单之后,2015年的榜样品牌,如果从品牌影响力、时尚话语权、消费者认同、风格辨识度等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分析,更大的可能将来自于以设计见长的品牌,尤其是在经历了2014年APEC之后,国内外时尚界似乎一下子对中国服饰文化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服装不应该仅仅是中国制造,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风格,甚至是一种身份。”
某种程度上,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上,能够成为榜样的终端品牌既是结构调整的果,也是结构调整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