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的产品节奏:一款新品最快20分钟
有媒体报道,快时尚品牌每年购买版权,以及“抄袭罚款”的费用数以千万欧元计。美国某品牌4年内被起诉50次。有评论表示,等到判决生效,衣服早已销售一空,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用以支付败诉后赔偿,或许正在成为一些人的习惯。现象二入驻网络购物平台:流行由消费“大数据”说了算
●2014年,zara、c&a在天猫上线,gap把网店开进了京东,而优衣库官网则首推虚拟试衣功能。而此前,h&m等品牌或入驻其他购物网站,或坚持主打自有官网购物。相比沦为电商“试衣间”的担心,快时尚品牌更希望找到线上线下盈利的平衡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2014年中国电商服装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0%,而服装销量则占到中国电商市场的20%以上。不过,电商发展的同时,实体店的市场份额在快速丢失。快时尚品牌是否也因此不愿和电商合作?
事实上,拥有一定品牌优势,快时尚并不担心实体店的生意。之所以迟迟不愿和电商平台合作,原因在于电商平台上有不少仿冒者。“此前,有消费者投诉说在网上买到了‘假货’,要我们和电商交涉,结果电商需要我们按年支付‘打假费用’。”有快时尚品牌透露,几年前网络购物环境并不理想。
和国内一家或几家网络购物平台主导网购不同,在欧洲、美国或日本市场,不少快时尚品牌更倾向建立自己的在线销售网络。而2014年不仅有单一品牌和电商合作,还有海外快时尚购物平台topshop以和尚品网合作的方式,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尽管合作意味着部分渠道及其所产生利润,会被中国的网络电商“吃掉”,但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依旧让快时尚义无反顾。
●“和中国电商合作,与在购物广场里开一间店有区别吗?”一位快时尚高管,面对中国媒体时曾这样反问。对消费大数据的掘取,正在成为眼下快时尚最想在中国做的事。“一个品牌一年可以出15至20个系列,而总部仓库里的所有衣服不会停留超过3天,快速决策的基础是正确的市场数据。”
面对高企的成本,进入网络的快时尚品牌不用费力建设实体店覆盖中国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市场,既省去了选址开店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用担心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对快时尚品牌更有吸引力的,是网络平台产生的大数据,将成为真实有效的市场参考。当一线城市的实体店铺再也挤不下之后,哪些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新店的首选,或许都将从网店数据中得出。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快时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对于国际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正在演变成一个实验场,能够预测在线商业盈利的最佳方式。
值得借鉴的是快时尚的数据开发能力。一位快时尚高管告诉记者,旗下所有店铺,每天都会有一次早会,将搜集到的量化数据,即前一天的销售分析报表,以及店员与消费者接触的直观反馈,报告给总部。而一旦敲定某个产品,设计图纸会直接发给生产商。这样既可以确保不会面临过多的库存压力,而且可以从市场得到最直接的检验。现象三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质量正在被消费挤压
●被“时尚人士”嫌弃的秋裤,2014年似乎有咸鱼翻身甚至备受热捧的趋势。随着h&m、优衣库、oysho、zara等为代表的品牌服装,在“秋衣”“秋裤”的技术层面上进行变革,“memore cool”终于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承认。不过,材料的更新远没有造势来得猛烈,快时尚通过给消费者灌输“概念”,正在加速买家更新衣服的速度。
有个关于某时尚品牌的段子在业界十分流行。一次某品牌的创始人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停下,看见旁边一个小伙子穿着一件嵌满金属亮片的牛仔夹克。尽管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样穿离经叛道,但是这位大佬却觉得很有新意。他立刻给手下的设计主管电话,说想要这样的亮片元素出现在自己的品牌服饰上,于是,2周之后,经过初稿改良并最终成型的夹克,摆上了货架,居然卖得很火。而消费者当中,既有所谓的玩街头时尚的运动男孩,也有白领精英。街头流行元素,通过快时尚设计进入了时尚圈。
服装的灵感可以来自各大秀场,也可以来自街头巷尾。有媒体称,zara的母公司inditex不仅有300多名设计师,还有一个数十人的团队,在纽约的酒吧、巴黎的商业区,西班牙的街头等各种时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