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发布《2014年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有记录以来最差年景
1月8日,以“发布解析2014年度大宗商品数据,预警2015年走势”为主题的大宗商品数据发布会——“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暨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会上,生意宝(002095)副总裁、生意社社长朱小军发布了生意社《2014年度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整体来看,BCI 2014年12个月平均值为-0.38,月均涨幅均值为-1.38 %,表现为BCI有记录以来最差一年。
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普遍呈下跌趋势,竞低时代已然到来,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然进入深度调整期"。大宗商品市场也深受重创,国际原油阶梯式暴跌,能源、橡塑、纺织、钢铁等板块20余种产品纷纷创出3年来的最低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商品后期走势依然面临诸多考验。
2014年主要大宗商品平均跌幅超15%
《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由大宗商品中的宏观、产业、期货、证券四大部分构成,内容涵盖了2013年BCI最新数据以及生意社监测的化工、能源等八大行业数据情况,是相关证券、期货、金融、基金等机构重要的参考资料。
报告显示,2014年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6种,集中在有色板块(共3种)和农副板块(共2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有色板块;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颗粒硫磺(22.16%)、镍(市场)(12.88%)、鸡蛋(10.84%)。环比下降的商品共52种,集中在能源(共10种)和化工(共8种),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板块;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纯苯(-51.02%)、WTI原油(-45.01%)、液化气(-44.19%)。本年均涨跌幅为-15.42%。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核心专家刘心田认为,造成2014大宗商品“超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资本因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宗商品的黄金10年本就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起,故2014年中国经济的明确性减速直接导致大宗商品要被投资者重新估值,资本在近几年大批量逃离大宗商品,故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二是产业结构因素,必须注意到的是,同样是“超跌”,但产业链中下游的品种启动期要早于上游品种(汽柴油的下跌比原油早,螺纹钢的下跌比铁矿石早),这说明上游品种的下跌是被动的,是被下游拉下来的,原因还是在供需矛盾,而供需矛盾恰恰是产业结构导致的,而当前产业结构的真实面貌就是“过剩”。
对于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刘心田指出有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超跌”。所谓“超跌”,并不是当前的价格低得不合理(事实上许多品种仍有下跌空间),而是参照2012、2013年的市场表现,原本设计两三年完成的下跌幅度一年就完成了,跌速、跌势有点“超乎意料”。最为典型的就是原油,4季度一举暴跌近50%,轻松击破80、70、60各大关口,年底在50美金终获得支撑,创6年内新低,超出了多数人的心理预期。和原油情况类似的比比皆是,铁矿石、液化气、甲醇、PTA等众多品种纷纷创出5年甚至10年新低。
刘心田强调,当前的大宗商品价格,非但与4、5年前大宗商品鼎盛期有天壤之别,就是跟13、12年比也有了质的差别,甚至已经接近大宗商品黄金期前(02年前)的水平了。客观的说,部分大宗商品,已然具备阶段性抄底的价值。
2015年“淡”而不“简”
预期2015年大宗商品市场,刘心田认为市场将“淡”而不“简”。相较2014年惊天动地的大跌,2015年市场或不会再现原油3个月暴跌50%、90%以上品种大幅度下跌等类似的“壮举”,大多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会收缩,表现会趋于理性并符合市场规律。2015年的市场走向则不简单,2014年的“超跌”多少已经透支了2015本该有的回归份额,故不排除超跌反弹的可能,预期2015年将是37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