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业内专家称中欧服饰文化融合须互接“地气”


http://www.texnet.com.cn  2015-01-12 08:2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

  “中欧服饰形式上的融合很简单,但是欧洲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要‘原滋原味’推向中国,可能会有些‘营养不良’。”昨日,由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礼仪学会、法派(意大利)集团等中外研究机构在武汉举行的“中欧服饰融合与荆楚礼仪研讨会”上,专家作上述表示。

  当天,中外服饰专家就中欧服饰的设计与创新、中国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受到广泛关注的智能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陶辉教授认为,欧洲服饰最早进入中国是在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当时中国的旗袍样式为直筒形。在引入了欧洲的服饰元素后,开始突出了三围比例,中国的旗袍样式由此变得帖身紧凑。

  “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许多欧洲品牌服饰纷纷走进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冲击,同时也是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大融合。中欧服饰形成互动,减少各自服装中的‘原滋原味’成分,是搭建起双方服饰大融合的重要内容。”陶辉表示。

  法派(意大利)集团中国区域负责人彭献华认为,欧洲著名品牌乐途、彪马、沙驰、法派、雨果波士等相继在中国落户,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服饰的元素与中国元素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沙驰(意大利)集团中国区域部门负责人范红华则认为,形式上的融合其实很简单,但是形成实质上的融合,就要形成中欧双方服饰的互补性。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礼仪学会会长李荣健表示,当前中国服装生产工艺与欧洲水平没有太大差异,差别存在感在于执行标准和地域性不同。

  “欧洲人可能觉得这件服装必须这么做,但中国人觉得少一两道工序无所谓,从而形成地域‘差异’,这说明中欧服饰的融合须互接‘地气’”李荣健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武汉纺大  服饰  智能纺织品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