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展望2015化纤和丝绸业:拥抱变化
丝绸在“新常态”下寻求突破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
2014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工业经济出现新困难和新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环境下,中国丝绸行业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运行经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茧丝绸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使丝绸行业在困境中取得稳定发展,亮点频出。
一是11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使中国丝绸概念着实火了起来。
APEC期间,吴江鼎盛、达利(浙江)等企业开发的高端优质真丝面料制成的“新中装”随着各国领导人闪亮登场,赢得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这是丝绸行业的荣耀,也为我国丝绸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形成一大利好。
二是通过建立高档丝绸标志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多方面的举措,持续、多维度推动高档丝绸标志的宣传,充分发挥标志企业对于全行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一批丝绸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是丝绸行业标准化制定工作有了重大突破。201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首个由我国主导制定的丝绸国际标准ISO15625:2014《生丝疵点条干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
该项标准填补了世界生丝电子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是我国丝绸行业乃至纺织工业第一个原创性国际标准,对加快世界生丝电子检测技术发展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提升了我国丝绸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接下来,中国丝绸协会将组织有关部门落实《〈生丝电子检测实验方法〉国际标准推广》项目,推动国家标准执行。
目前,我国丝绸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产业步入平缓发展期,蚕丝持续受到棉花、化纤等多种纤维的激烈竞争,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等。而且,这些挑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存在。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接“十三五”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丝绸协会将努力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突出以“坚持服务宗旨、坚持改革发展、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不断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贯彻和落实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十三五”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商务部高档丝绸标志市场化建设和生丝电子检测国际标准项目实施;积极探索涉农经济市场化运作规律,及时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努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引导行业提高装备科技水平,增强产品的研发创新,推动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化为发展方向,以产品为中心,以文化为基点,以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记者观察
丝绸企业应善用多元渠道
本报记者信义
约有60%的丝绸企业去年在淘宝、京东等电商销售平台开设了品牌网店,35%的企业网上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
根据中国丝绸协会初步估算,我国全丝绸行业2014年网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电商已悄然成为丝绸行业拓展内销市场的新渠道。
一方面,互联网为丝绸行业从“店商”转型到“电商”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虽是丝绸生产大国,却不是丝绸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人均消费丝绸不到30克。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对于丝绸服装、服饰和家纺等产品的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茧丝绸产业的生产制造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离信息化、智能化差距较大,转型升级任务很重,丝绸行业也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加速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此外,要扩大丝绸消费,不仅要在终端产品的舒适度、华贵上做文章,而且要在渠道模式、服务上要有新突破。比如,丝绸之路集团计划打造全国首家“丝绸家纺4S店”。消费者在店内既可以买到心仪的丝绸产品,又可以自主参与设计,开启全新的消费模式。
总之,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给茧丝绸行业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新竞争形势下,传统茧丝绸行业应善用新技术、新思维,才能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