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向好 2015年棉市有希望
目前来看,纺织企业正在享受政策调整带来的“红利”。最近这些天来,笔者在与一些业界人士交流过程中,深感纺企的一些不同凡响的变化,尤其在成本控制、赢利水平、产品升级等方面的不一样。
本年度,临时收储政策退出,目标价格政策取而代之。如此一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的内外棉价将实现接轨。短期来看,纺企将不再“使用世界上最贵的棉花”,提升竞争力。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棉花产业链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
目前,纺企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江苏一家20万锭纺企负责人说道,目前他们库存的高成本纱线已经销售一空,现在使用的全部是低成本的新季棉花,因此也就实现了真正赢利。以他们厂生产的精梳40支为例,主要配棉为新疆棉、地产棉,目前新疆3128级棉到厂价14300元/吨、地产棉3128级到厂价13100元/吨,相比2014年上半年的17250元/吨下跌了4000元/吨一线。但是,自2014年5月份至今,精梳40支纱线价格下跌了2600元/吨。因此,纺织企业的纱线利润增加4000-2600=1400元/吨一线。
“不仅是精梳40支,包括普梳、气流纺等几乎所有纯棉纱,基本都实现了利润的转负为正。”负责人告诉笔者,之所以到了现在仍有不少企业“叫苦连天”,其实是因为下游需求暂时未显现,产成品仍然总体处于滞销状态。不过,纺企此刻之苦已非彼时之苦。
除了原料成本大幅下幅,2014年10月份以来,给纺企印象最深是棉花质量的大幅改善。在三年临时收储时期,纺企用棉除少量进口棉之外,大部分都要通过竞拍购买国储棉。然而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棉农种棉花关注的只是产量,造成我国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质量明显下降,部分轧花厂为了增加交储量,把部分低等级棉与高等级棉掺在一起,从而拉低了高等级棉的品质,棉花质量问题成为纺企担忧的首要问题。但2014年10月份以来,纺企与棉企、棉商直接对接,选择的余地放大。买不买、买什么质量的棉花完全是纺企说了算。这样一来,上游棉农、轧花厂在销售、加工棉花过程中,有意识将棉花分等级处理,以提高效益。
“近两年,市场加剧了纺企的洗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一位市场人士说,经过这几年的竞争,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都是“雄狮”,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的结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目标价格政策给纺企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目前的这一点点利益,它终将成为中国棉纺产业再次腾飞的“推动剂”。
- 中国纺织经编行业十年跨越发展 未来面临挑战 (11-28 13:22)
- 新疆纺织服装商业商会成立 (11-28 13:21)
- 纺织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11-12 10:26)
- 纺机:生产创新化 设备智能化 (11-05 15:37)
- 新疆纺织:加强合作谋双赢 (11-02 10:15)
- 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小幅上升(10月19日至25日) (10-30 08:23)
- 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简况 (10-29 10:26)
- 纺织企业经营不乐观 产品利润持续下降 (10-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