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不再拼“体力”而是拼技术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平稳增长,按照美元计算,我们2014年进出口增长是3.4%,出口增长是6.1%。如果剔除一些因素,我国进出口增速超过了去年年初的预期目标,同时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主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中有升,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
在对外贸易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年来,一般贸易首次占比过半,民营企业在外贸中占比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贸的贡献与东部地区基本持平,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我们国家的进口增速放缓,全年进口增长0.4%,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速。因为进口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2014年整个国家进出口的增速。我们分析,进口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为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并没有减少。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从改革开放到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五大驱动因素:世界经济周期的繁荣、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我国低成本要素比较优势,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大大改善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
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涉及的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争执点从原来的法律层面向政策制度层面延伸。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贸关系更趋复杂。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生产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明显削弱。美联储表示,我国与美国制造业单位实际工资的差距从2006年的17美元缩小到2015年的7美元,反映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
外贸高速增长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前3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1%,近5年下降到10.2%。从竞争优势看,过去我国的外贸主要拼规模、价格、体力、汗水,现在低成本的优势难以为继,必须拼质量、服务、技术、品牌。车间性、工厂性企业的生产日趋艰难,营销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过去,外贸出口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现在,一般贸易总体保持增长,但是加工贸易明显走弱。
从经贸环境来看,过去我们国家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跟随者,现在必须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要善于通过自贸区建设,为我国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以维护和拓展我国的发展利益。
下一步外贸政策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2015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放缓,将进一步抑制进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