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C:天然气下跌缘于“油气煤三国杀”
发改委近日宣布,4月1日起,我国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各省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04元,这也是我国价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调天然气价格。
对此,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认为,天然气增量气之所以下调,其主要原因在于“油气煤三国杀”。
早在2011年,刘心田就提出“油气煤三国杀”。原油、动力煤、天然气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三类能源矿产,在21世纪初的大宗商品黄金十年里各领风骚。生意社数据显示,三者在2000-2010年的用量、价格涨幅均非常可观,尤其是原油、动力煤,价格涨幅都超过100%,用量涨幅甚至接近200%。黄金十年中,三者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各自的市场都非常火热,因此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问题,更谈不到搏杀。然而随着大宗商品黄金周期的结束以及中国经济降档,全球性能源矿产供应过剩问题逐渐凸显,油气煤开始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三国杀开始上演。需要强调的是,三国杀开始时,油气煤并不处于同一价格水准。如按性价比排序,气>油>煤。
三国杀的第一阶段,即2012-2014年,表现为气涨油平煤跌。彼时天然气处于价格洼地,虽然动力煤已开始回调、原油高位震荡,但天然气仍具备超强的性价比,于是这一阶段天然气不跌反涨--生意社数据显示,2013年末液化天然气价格照2012年初有超过30%的增长,而同期动力煤跌幅超过30%,原油则近乎没有变化(2012年初与2013年末WTI均报收99美金)经过第一阶段搏杀,在2013年末时,油气煤的性价比排序为气>煤>油。
三国杀的第二阶段,为2014全年,表现为气平油煤俱跌。在这一阶段,油价出现明显回落,跌幅超过50%,动力煤跌幅20%,而气价虽起起落落,全年收盘却仅有不足3%的跌幅。也正是这一阶段,油气煤三者的天平开始再度失衡,截至目前的性价比排序为油>煤>气。不难发现,经过两个阶段的搏杀,原本最具性价比的天然气优势已荡然无存,最近不仅出现了老百姓放弃民用天然气而改烧液化石油气的情况,更甚至有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反映烧油烧气已差别不大。
刘心田指出,“油气煤三国杀”已进入第三阶段,时间自2015年初起,或结束于2015年上半年,表现或为气跌油煤俱平,而天然气调价恰恰正式拉开了第三阶段的帷幕。事实上,天然气价早在年初已开始下跌。生意社数据显示,液化天然气价格2个月来已下跌超过15%,目前价格为2年内新低。
刘心田预期,经过几番搏杀,油气煤的性价比将愈来愈接近,“三国杀”的血拼阶段即动辄跌幅超过20%或告一段落。然而,除非能源矿产的供需矛盾有根本性好转,否则“三国杀”将会持续下去。
- 巴基斯坦政府撤销纺织工厂的天然气削减计划 (12-09 09:12)
- 全巴基斯坦纺织工厂协会要求持续的天然气供应 (11-13 09:30)
- 巴基斯坦向纺织工业的天然气电力供应严重削减 (07-19 09:18)
- 滨海印染企业有望6月底用上天然气 (04-19 08:57)
- 巴基斯坦PHMA拒绝工业天然气的价格提高15% (08-16 08:59)
- 巴基斯坦纺织工厂协会警告天然气供应减少后果严重 (06-26 08:48)
-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恢复纺织企业一周三天的天然气供应 (01-10 07:46)
- 巴基斯坦总统向 APTMA 保证恢复天然气供应 (01-06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