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服装加工业遭遇"女工荒"
一提到服装行业的生产车间,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有很多女工在飞针走线,但近日记者在合泰走访了几个服装加工的生产车间发现,正在忙活的工人中有一半是男工,他们熟练地缝制衣服、熨烫衣服……
大约从2009年开始,株洲服装加工厂的男工就越来越多,在许多工厂里男工人数已经占了一半。株洲服装加工从业者普遍认为,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不稳定是造成服装加工厂女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随着女工的流失,加上年轻女性不愿意从事该行业,我市服装工人缺口加大,素有“中南服饰中心”美名的株洲服装产业进入阵痛期。
招工的很多,找工作的很少
春节刚过,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就如期开展起来,株洲进入了招工高潮。合泰大街上一家小型服装厂的老板刘国辉却一直愁眉不展,从事服装加工行业十多年来,今年的情况让他不知所措。
过年前,刘国辉的服装工厂有30多个工人,如今已到元宵节,却只回来了几个人。记者来到他的服装厂看到,几十平米的车间显得格外冷清,十余台缝纫机车都没有开机作业,只有两名妇女在低头整理布匹。刘国辉说,这两名工人家就在醴陵,已是工厂的老员工。
在合泰大街的大小服装工厂里,遍布了来自湖北、邵阳和醴陵等地的工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家乡就业,不再返回株洲打工。
因为招不到人,刘国辉的工厂开工迟迟无望。“有两位来自邵阳的三十岁左右妇女,宿舍里的东西还没搬走,我以为她们没有辞职的打算。”刘国辉说,“但是我给她们打电话问何时返工,一个说要怀孕了,另一个说家里不让出来了。之后再打就不接了。”
正月十四当天,刘国辉只能跑去东湖桥边试试运气。和带有政府性质组织的招聘会不一样,这里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自发形成一个大型的服装加工招聘会。
记者远远望去,招聘现场人山人海,在百余平方米的平地里人挤人,十分热闹。但拥挤的人群并没有给刘国辉任何希望。他告诉记者,别看人多,但都是招工的,找工作的很少。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果然如此,现场大部分是拿着招聘牌子的人,至少有上百家服装企业在招工,四处走动寻求工作的却很少。
已在这里坚守了两天的胡建伟无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工厂不大,这次只招几个人,但两天里一个人都没有招到。因为应聘者寥寥无几,一些招聘者就三三两两聊起天来。还有不愿就此罢休的招聘者,在附近的宣传墙和宣传窗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招聘广告。
对此,骑电动车来招聘的老陆则看得很淡定,他甚至没有从车子上下来,直接把招聘牌子挂在电动车前。“我来这里只是为了试试运气,服装厂招工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一年比一年难。”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能招到人的服装厂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服装厂都是“颗粒无收”。
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做这个
同样来了两天的廖睿无疑是其中的幸运者,他两天里招到了两个工人,虽然不愿意透露工厂的人数,但他表示所在工厂的规模还算大,目前仍有20%的用工缺口。
廖睿是娄底人,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一直在广东顺德从事服装行业,近年才来到株洲。对于为何女工短缺,廖睿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业工种的属性,服装制造业的女工需求本来就比较大,相对其他行业更容易出现“女工荒”;二是适龄女工资源少。服装工厂目前最急缺的是大量年轻的女工,本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女工应是工厂生产的主力,但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女工在工厂所占的比例最少。
廖睿说,我们工厂里95%的工人都是已婚。有订单时上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85后、90后责任感不强,生活压力不大,肯定不愿意从事服装加工。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当前年轻女性集中的服务行业而言,服装加工行业的待遇无疑要好上许多。
胡建伟称,他所在的工厂位于芦淞工业园,产品直接和芦淞市场群对接,生意还算好,勤快的话每年的收入有七八万。“但是非常辛苦。就算不提劳动强度,我们每天上班的时间就有15个小时。”
胡建伟今年30岁,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家庭压力非常大。他说,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做这个。
老陆也认为,服装加工加班成为常态,现在的年轻人想玩。许多车位熟手都改行了,就因为觉得这个行业比较艰辛。
因此,和胡建伟一样,在株洲,真正能留下来坚持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90%以上都是已婚,其中三四十岁的群体最多。
男工的加入是无奈
在以前,株洲的服装厂确确实实是清一色的女工。
廖睿说,以前招工不难,服装厂有选择权,工厂里90%都是年轻女性,但如今年轻人在株洲服装加工行业已经少见,女性只占了50%--60%左右。
而随着女工的流失,85后、90后的年轻女性不愿意出来打工。服装工厂无奈只能找男性来填补。老陆说,“其实相对于行业特性来说,女性无疑更适合这个产业。”
“现在就算她们(85后、90后女工)愿意进来,我们也很头疼。”廖睿说,他在招工时对年轻女性是喜忧参半,如果能招到人的话我宁愿90后都不要。“现在年轻女性跳槽特别频繁,培养一个人不容易,我们做流水线的走了就有空缺,生产很难继续。”
而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性情稳定,承受较大家庭压力,因此工作比较固定。老陆说,“我宁愿招结婚的,他们更有责任心。”
工人不足已经对株洲的许多服装生产造成影响。廖睿说,在广东就有因为招不到人而倒闭的小工厂,这样的情况在株洲也已开始出现。“一旦拉到单子没有人做,老板就会赔钱,宁愿放弃老旧的生产机器和原料跑路。”
订单的减少加速了工人的离去
除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成为了服装工人逃离的原因。和十年前不一样,当前国内外服装行业竞争十分大,除了部分工厂可以不断接到订单外,每年的5-8月,都是株洲服装订单淡季。
“我的工人就是因为去年订单少离开的。”刘国辉对此深有体会,去年,他的订单淡季延长到半年,这就意味着工人有一半的时间没有事做。“拿不到钱,肯定会跑。”
廖睿说,广东服装行业也存在淡季,但相对株洲要短许多。他把这些归结于株洲服装产业缺乏整合,经营不规范。“株洲都是小厂子,少有大企业,没有成规模。一个新来的客户想和你签订单,却发现你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厂子,很难有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就会放弃。”
没有规模化也让工厂缺乏造血功能,廖睿说,以前我在广东的李宁加工厂上班时,在员工招聘这一块一样有难度,但却能招到许多年轻女性。而在株洲,每个工厂都想招熟手,不愿意或者不具备培养新手的条件。如果生产规模足够大,工厂内部就可以形成了一个培新机制,自己给自己培训工人。
同时,现在许多大型服装企业采取的方法都是和职业培训学校直接挂钩。如果株洲的服装加工规模、规范化后,就可以和职业院校签订合同,借助他们培养人才。
3月7日,东湖桥边的招聘会在经历短暂的热闹后,也在逐渐冷淡下来。记者致电采访了刘国辉,他无奈地说还是一个人都没有招到。“我已经拜托熟人介绍一些人过来,实在不行就把厂子关了去做点其他的,反正年纪也不小了,再折腾一阵就回家养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