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后腿?
近日,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下降10.8%,超过全国外贸3.3%的平均降幅。同时,海关表示考虑到春节长假对年初出口的影响,需结合2月或一季度的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然而,按以往情况来看,往往春节后的一个月是出口下降较为严重的一个时段,因为此前各地企业都争相赶在节前集中出货,促使出口迅速增长。而今天春节为2月中旬,1月出口非但没有按预期增长,反而大幅下滑。那么这是普遍现象吗?是所有企业都在经历这样的苦痛还是部分企业拉低了整体水平?
整体下滑个体上扬
今年的出口情况真如想象中那么糟糕吗?当《中国纺织报》记者向江苏红豆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求证时,该公司经理高品亚表示:“目前来看,我们的出口情况还好,没有下滑,反而还有10余个百分点的上扬。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整体出口不旺。以往,要想在年底给工厂发订单,都得托人找关系,因为年底工厂订单排得很满,没有时间再接单;然而今年,工厂不仅有空闲,甚至还来抢单。”据高品亚透露,1月,很多工厂都不是满负荷运转,与其合作的一家工厂因为英国采购商Primak大幅削减30%的订单而遭受损失。
小微企业常熟市优利纺织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钱经理同样感到日子不太好过,她表示:“我们主营冬季面料,由于全球经济不好,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
宁波杉杉时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鹏春对记者说:“虽然目前整体感觉全球市场复苏不明显,但1月我们公司的出口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出口量稍有下降,价格受劳动力成本因素影响有所上调,总体来看比较稳定。”
单鹏春还表示:“从全年来看,我比较看好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形势,原因有三,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退税率提高,三是国家对出口的优厚政策,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竞争优势,但出口好转的确需要时间来恢复。”
需求不旺价格走低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在1月出口大幅下滑?从具体数据来看,2015年1月我国纺织品出口97.2亿美元,下降7.8%,服装出口158.2亿美元,下降12.5%。而在2014年1月,纺织品出口105.4亿美元,增长14.8%,服装出口180.8亿美元,增长16.6%。2013年1月,我国纺织品出口91.8亿美元,服装出口155.1亿美元,分别增长19.6%和12%。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今年1月的情况并非一落千丈,与2013年相比还是有所增长,只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对比后数据下滑明显。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出口量下滑一定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旺。华芳集团色织有限公司销售员陈军表示:“1月份出口量上不去是因为去年年底全球零售商销售缓慢、库存压力大,导致采购需求下降。以美国为例,我们的采购商在去年圣诞节期间积压了大量库存,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库存,因此削减了采购量。”
此外,原材料价格下跌是纺织品出口额下降的一大原因。对此,优利纺织负责人表示:“随着原材料价格下滑,我们的出口价格也一直上不去,采购商压价、人工成本高企,都是致使企业利润缩减的重要原因。”
陈军说:“原料价格下跌的厉害,我们的面料价格也跟着走低。因为采购商总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现在很多老外都在观望,现在的下单量是以前的70%~80%,他们在等待价格继续下跌。”
华芳集团公司副总裁肖景尧也表示,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消费者的采购行为更加理性,致使出口量价齐跌。
档次调整想法各异
那么如何应对市场需求不旺、出口下滑问题?很多企业给出的答案都是调整产品结构,然而,对于如何调整,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高品亚向《中国纺织报》记者透露,红豆公司已经大幅提高中档产品比例,减少高端产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希望接到更多量大的订单。“以前,我们主要做高档产品,现在更加注重中高档的平衡。目前,中档产品占公司全部产品的70%、高档占30%;而在以前,高端产品差不多占到近70%。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是因为高端订单的量较小,而每个月我们需要有100万美元的销售额才够支付工厂开支,因此我们宁愿多接一些量大但是价格稍低的订单,品种少、产量大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全球经济真的不够好,本来需求就不旺,对高档产品的采购欲望则更低。”
与其相反,华芳集团的做法则是放弃低端产品,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肖景尧表示:“现在我们已经不做32支以下的棉纱,而是专做高支纱。尽管全球经济低迷,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便宜的产品,但是调整品种结构是我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来自竞争对手——印度的低支产品实在太便宜,比我国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如果不调整,就会被市场淘汰。”
尽管调整方向不同,但两位企业负责人都提到了一个词——创新。高品亚说:“怎么调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客户通常对新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略低,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找到新的卖点和利益增长点。如果我国供应商只是做简单的代工是没有前途的,市场环境不好,我们更应该和客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共同开拓市场需求,从而给予采购商更大的安全感,也能使供应关系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