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的社会责任——有感于两会代表的穿着
纵观前两年,两会代表们的时尚着装能迅速成为热议话题,而今年两会代表在着装上似乎没有引起媒体及公众的关注。笔者从电视上看到,除少数民族代表多姿多彩的服装外,会场上深色服装占80%,奢侈品牌标志更是销声匿迹,代表们身着保守、不会引起关注的服装参政议政。这个变化非常有趣,刚刚冒出头的时尚讯号似乎又被终止了,这让老百姓感觉到在发展中的中国,对时尚的过度关注似乎还不合时宜。但笔者却认为这是国人着装思想成熟的标志,在社会的舆论压力下,逐渐懂得了服装的社会语言,懂得了场合着装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人群着装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两会是参政议政的会场,不是时尚聚会,无论平时对于时尚理解得多么到位,都不能忽略服装有其政治意义,服装可以表达出领导人的政治语言和政治态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时所佩戴领带的色彩有紫色、宝蓝色、淡蓝色、暗红色等等,这些颜色意味着一种年轻的、积极的、勇于变化的态度。中国虽然是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但现在的中国正值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壮年时期,同时这种变化是理性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中国在迎接世界各方的挑战。“第一夫人”彭丽媛出访时身着的服装在网络上一直备受世界关注,这其中的关键词更多地集中在“典雅”、“大气”而非“时尚”,裙子长度、鞋跟高度、服装色彩、配饰、设计工艺等诸多元素告诉世界,中国人是端庄、内敛、自信的,以及“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的民族审美价值观。百姓的审美最具权威性,代表们穿对服装就是对百姓审美的最大尊重。贫富悬殊的差距让人们把服装这个载体自然看成一种标志,而服装品牌的选择又是生活方式和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所以将两会期间代表的着装推向风口浪尖,这是必然。
你说旗袍不美吗?但是在两会上穿着就是场合不对,再加上面料、款式的烘托,更增加了旗袍的奢华感。如果想穿,为何不尝试一件低调的灰色调棉布或普通面料旗袍外加一件米色长大衣,既有中国女性的温婉内敛,又吻合参政议政的场景,这样也会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反应一定是善意的。就是国外政治人物着装也常被媒体诟病,《纽约时报》就美国总统选举曾有过这样的评论:“看到了优胜者那庞大的穿衣顾问团队,你会搞不清这到底是政治选举还是参加时装周。”因此,服装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场合。
公众人物是否有责任对社会负责,换句话说,如何面对自己的影响力价值?因为他们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重要的影响力,已被人们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更要透彻地明白社会公众利益这个词。虽说穿衣戴帽是个人的事,但作为自愿性和非自愿性公众人物,既然享受到成为公众人物后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就同时要肩负作为公众人物面对舆论的压力和适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是公平的游戏。主持人的不当着装会招致争论,明星的随意也会带来非议。这是个性自由的社会,但它有自己的尺度标准,公众眼光和舆论就是适配器,人们也不愿看到破衣烂衫,社会希望公众人物漂亮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漂亮背后是以高成本、高价值作为支撑,当这种支撑又远远超过社会平均购买力时,公众人物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管“形”就是在管“心”和“行”。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弟子规》早已说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穿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