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 龙抬头 一年都有好彩头!(图)
今日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今年春分巧遇二月二“龙抬头”更为人们增添了一重喜庆。恰逢周末,人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域的传统风俗来迎接春分,庆祝二月二“龙抬头”。新申·亚麻面料梦想家与大家一起回归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生活智慧,在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中寻觅现在都市幸福生活的真谛。3月21日,春分时节,让我们一起共赴春光,感受季节气候变换,自然之妙,同时祝愿所有的朋友,龙抬头之日讨个好彩头,一年都有好彩头!
自然节气
春分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意是: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由春分的“元鸟至”到清明的“桐始华”,气温都将逐渐攀升。
二月二,龙抬头
古人庆祝“龙抬头”,相传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当时的农民非常珍视春雨,庆祝“龙抬头”敬天祈雨,希望上苍能普降甘霖。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保佑一年好收成。可谓是一年之计春天最美好的愿望,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一直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龙抬头习俗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如吃水饺叫吃“龙耳”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吃春饼叫吃“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吃油糕叫吃“龙胆”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吃面条叫吃“龙须”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吃猪头叫吃“龙头”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其实,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还有很多。
炒玉米
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为了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