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了《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白皮书,通报了2014年度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棉花监管方面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按照《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51号令)相关要求,着力提高棉花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棉花检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监管有责、监管尽责、监管有效,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进口棉花质量安全,有效维护我国用棉企业经济利益和纺织行业的经济安全。
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进口棉花9415批,275.84万吨,货值共计58.1亿美元;较2013年批次减少37.46%,重量减少33.80%,货值减少31.41%。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40个国家和地区;按进口棉花货值排序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位居前五。
2014年进口棉花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都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棉花四大评价指标品级、长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分别为13.38%、4.43%、4.18%和3.97%。检验检疫机构对外共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708份,品质索赔金额为4170.28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8148份,重量索赔金额为5495.52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9648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66%,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2014年检验发现的进口棉花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存在多个产地、多个批次的棉花并批销售,导致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降级。
二是凭样成交的小样与实际到货棉花的质量差异过大。
三是棉包包装不规范造成棉包污染,品质下降。
四是短重现象严重,并且部分批次存在短装现象。
五是存在混杂废棉、异性纤维、霉变、板结等现象。
六是少数境外供货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
质检总局对进口棉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国内棉花需求以及进口棉花发展趋势,采用信用管理、到货检验等多种措施确保进口棉花质量。
该白皮书的发布,将为用棉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也为各级监管部门做好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为棉花产业的宏观质量管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2015年10月我国棉纱进口量同比上升0.86% (11-25 08:43)
- 中国进口棉花数量屡创新低 (11-24 10:25)
- 棉花进口量经历两连斩的幕后 (11-24 08:05)
- 棉花进口经历“两连斩” “一根纱线”逼走中国纺企 (11-21 09:30)
- 棉花进口量经历两连斩 国内大量纺织企业关门停产 (11-21 09:08)
- 2015年10月进口棉纱约17.4万吨 同比增0.9% (11-20 13:34)
- TPP生效后越南将撤除纺织材料及棉花进口关税 (11-20 13:33)
- 天津检疫局销毁 进口不合格服装 (11-20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