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进口棉花总体到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组图)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了《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白皮书,通报了2014年度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棉花监管方面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按照《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51号令)相关要求,着力提高棉花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棉花检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监管有责、监管尽责、监管有效,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进口棉花质量安全,有效维护我国用棉企业经济利益和纺织行业的经济安全。
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进口棉花9415批,275.84万吨,货值共计58.1亿美元;较2013年批次减少37.46%,重量减少33.80%,货值减少31.41%。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40个国家和地区;按进口棉花货值排序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位居前五。
2014年进口棉花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都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棉花四大评价指标品级、长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分别为13.38%、4.43%、4.18%和3.97%。检验检疫机构对外共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708份,品质索赔金额为4170.28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8148份,重量索赔金额为5495.52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9648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66%,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2014年检验发现的进口棉花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存在多个产地、多个批次的棉花并批销售,导致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降级。
二是凭样成交的小样与实际到货棉花的质量差异过大。
三是棉包包装不规范造成棉包污染,品质下降。
四是短重现象严重,并且部分批次存在短装现象。
五是存在混杂废棉、异性纤维、霉变、板结等现象。
六是少数境外供货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
质检总局对进口棉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国内棉花需求以及进口棉花发展趋势,采用信用管理、到货检验等多种措施确保进口棉花质量。
该白皮书的发布,将为用棉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也为各级监管部门做好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为棉花产业的宏观质量管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附: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产品质量状况
前言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用,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和调控的产品。由于我国棉花消费量居高不下,造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以满足国内需要。进口棉花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出口纺织产品贸易正常发展和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
近年来,质检总局一直将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对输入中国大陆的境外棉花供货企业实施信用评估管理,加强对境外棉花供货企业的监管。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颁布《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1号令)进一步完善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制度,着力提高棉花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棉花检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监管有责、监管尽责、监管有效,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进口棉花质量安全,有效维护我国用棉企业经济利益和纺织行业的经济安全。
信用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促使境外企业强化供棉质量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促进境外企业诚实守信的经营,打击或约束不法经营企业的行为,规范贸易秩序。目前我国进口棉花总体质量水平稳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进口棉花的质量问题将是一种“新常态”,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密切关注。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进口棉花的质量状况,科学引导企业进口棉花,并为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特编制发布《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供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和广大质量工作者参考。
一、2014年度进口棉花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是国内棉花市场改革的起步年,各种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也带动了国际棉花价格的波动。2014年3月28日,国家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成为国内棉花市场行情的分水岭,棉花价格就此开始断崖式下跌,也带动国际棉价逐步下跌。由于今年复杂多变的棉花形势,受内外棉差缩小影响和进口棉花配额的限制以及国家暂停进口棉花转国储棉的宏观调控,进口棉花量急剧萎缩。
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数量较2013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棉花9415批,275.84万吨,货值共计58.1亿美元;较2013年批次减少37.46%,重量减少33.80%,货值减少31.41%。(见表1)。
二、2014进口棉花质量状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的主体等级为SM、M级,SM级以上的棉花占进口总批次量的37.12%,M级以上的棉花占91.26%,其中凭样成交的棉花约占33.03%。
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少量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方式。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对外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708份,品质索赔金额为4170.28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8148份,重量索赔金额为5495.52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9648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66%。
随着进口棉花数量大幅增长,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
(二)品质方面
品级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13.38%,较2013年(11.88%)相比上升了1.5%,降级幅度从0.5级到4级,174批次棉花降级率高达100%。
长度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43%,较2013年(2.73%)相比上升了1.7%,59批次棉花降长率达100%。
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18%,较2013年(5.73%)下降了1.55%,检验发现35个批次棉花马克隆值不符合率高达100%。
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3.97%,较2013年(2.74%)相比上升了1.23%,16批次棉花强力不符合率达100%。
(三)重量方面
在进口到货重量方面,重量短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检验发现有86.55%的批次短重,总体平均短重率为0.96%,与2013年(0.88%)相比上升了0.08%。
三、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质量状况
2014年,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为我国棉花进口量前五位的国家,进口总重量占全部进口量的88.45%,总货值占进口总量的88.57%(详见表3)。
另外,我国从非洲各国(贝宁,科特迪瓦,喀麦隆,埃及,布基纳法索,多哥,津巴布韦,马里,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中非,赞比亚)共进口棉花1001批,23.6万吨,货值总计49181.92万美元。非洲棉花的平均降级率为12.90%,降长率为11.37%,马克隆值不符率为1.20%,强力不符率为3.91%,短重率为0.54%。
四、进口棉花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品质方面
2014年各进口国棉花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棉降级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颜色偏灰、偏黄,光泽差、长度偏短、叶屑较多、轧工差、马克隆值偏粗或偏细,个别批次棉花强力较差。
印度棉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有不少客户以美棉等级签订合同,造成这些批次大比例降级。而且印度棉花在生产加工皮棉时人为采取喷水措施,发生含水量过高情况时常出现,使得棉纤维板结,长时间存贮极易发生霉变、霉烂状况,也不排除个别棉商掺杂使假。
一向以品质优良、一致性好著称的澳大利亚棉花,在下半年到货的新棉中品级不符合率很高,受雨水影响,光泽暗淡,呈灰白,品级明显变差。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降级原因主要是棉花杂质太多、颜色灰、轧工质量较差。
非洲国家棉花颜色发黄,广泛存在交货长度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长度不符合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棉花。
(二)重量方面
进口棉花的短重现象较为普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惯例因素,属市场行为,短期内难以改变;另外还有故意短装、弄虚作假,以少充多、回潮率变化等因素影响。
(三)其他方面
一是包装方面。美棉的塑料编织袋包装问题还未得到改善,仍然使用得很多;印度棉破包、散包较常见,棉花污染严重。另外,印度棉和非棉包装不规范,棉包上唛头、包号等信息普遍不清,装箱资料不齐全。进口棉花包装材料方面差别更大,美棉基本上为编织袋包装,澳棉以细纱布和纯棉纱布为主,印度棉包装材料较乱有细纱布、细纱网,纯棉质的较少且破损较多;非洲国家的棉花、巴西棉花的包装均存在质量问题。
二是棉花中混有异性纤维给企业生产加工带来影响。如印度棉在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印度棉中常混有多种异纤(绳索、化纤丝等),企业须花大量时间、费用进行人工挑拣,且对成纱质量有所影响,甚者可能损坏生产设备,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是疫情情况。进口棉花疫情检出率较低,多为一般性疫情。检出疫情的棉花主要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存储、港口条件较差,检疫水平较低,致使这些国家的货物携带疫病疫情的概率较大。
五、建议
(一)各用棉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建议各用棉企业选择在质检总局登记备案、信誉良好的境外供货企业,以防到货棉花出现问题时境外供货企业赔付不及时或发生扯皮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各用棉企业及时关注质检总局及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公告或警示,充分了解供货商进口棉花质量及信誉情况;同时针对当前进口棉花包装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用棉企业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及责任条款。
(二)境外供货企业应加强棉花包装和质量的控制。
虽然目前进口棉花包装日趋规范,棉布包、塑料膜包装越来越多,但塑料编织袋、纱布包装仍然普遍存在。包装不良造成的破包、烂包等问题,往往会造成棉花污染、霉变等,直接影响进口棉花的正常使用。建议境外供货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进口棉花的包装控制制度,做到包装统一,唛头标记清晰。同时,为保障棉花的质量,境外供货企业应不断加强棉花加工源头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把关、有效监管,及时出具索赔证书,保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了我国用棉企业的经济利益,保障了进口棉花质量和安全。
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按照《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51号令)相关要求,着力提高棉花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棉花检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监管有责、监管尽责、监管有效,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进口棉花质量安全,有效维护我国用棉企业经济利益和纺织行业的经济安全。
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进口棉花9415批,275.84万吨,货值共计58.1亿美元;较2013年批次减少37.46%,重量减少33.80%,货值减少31.41%。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40个国家和地区;按进口棉花货值排序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位居前五。
2014年进口棉花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都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棉花四大评价指标品级、长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分别为13.38%、4.43%、4.18%和3.97%。检验检疫机构对外共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708份,品质索赔金额为4170.28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8148份,重量索赔金额为5495.52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9648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66%,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2014年检验发现的进口棉花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存在多个产地、多个批次的棉花并批销售,导致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降级。
二是凭样成交的小样与实际到货棉花的质量差异过大。
三是棉包包装不规范造成棉包污染,品质下降。
四是短重现象严重,并且部分批次存在短装现象。
五是存在混杂废棉、异性纤维、霉变、板结等现象。
六是少数境外供货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
质检总局对进口棉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国内棉花需求以及进口棉花发展趋势,采用信用管理、到货检验等多种措施确保进口棉花质量。
该白皮书的发布,将为用棉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也为各级监管部门做好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为棉花产业的宏观质量管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附: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产品质量状况
前言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用,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和调控的产品。由于我国棉花消费量居高不下,造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以满足国内需要。进口棉花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出口纺织产品贸易正常发展和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
近年来,质检总局一直将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对输入中国大陆的境外棉花供货企业实施信用评估管理,加强对境外棉花供货企业的监管。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颁布《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1号令)进一步完善进口棉花检验监管制度,着力提高棉花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棉花检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监管有责、监管尽责、监管有效,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确保进口棉花质量安全,有效维护我国用棉企业经济利益和纺织行业的经济安全。
信用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促使境外企业强化供棉质量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促进境外企业诚实守信的经营,打击或约束不法经营企业的行为,规范贸易秩序。目前我国进口棉花总体质量水平稳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进口棉花的质量问题将是一种“新常态”,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密切关注。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进口棉花的质量状况,科学引导企业进口棉花,并为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特编制发布《2014年度全国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供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和广大质量工作者参考。
一、2014年度进口棉花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是国内棉花市场改革的起步年,各种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也带动了国际棉花价格的波动。2014年3月28日,国家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成为国内棉花市场行情的分水岭,棉花价格就此开始断崖式下跌,也带动国际棉价逐步下跌。由于今年复杂多变的棉花形势,受内外棉差缩小影响和进口棉花配额的限制以及国家暂停进口棉花转国储棉的宏观调控,进口棉花量急剧萎缩。
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数量较2013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棉花9415批,275.84万吨,货值共计58.1亿美元;较2013年批次减少37.46%,重量减少33.80%,货值减少31.41%。(见表1)。
表1 2013年进口棉花同比情况统计表
批次 |
重量(万吨) |
货值(亿美元) | |
2014年 |
9415 |
275.84 |
58.10 |
2013年 |
15041 |
416.22 |
84.71 |
减幅 |
37.46% |
33.80% |
31.41% |
(二)进口棉花地区分布
据统计,我国进口棉花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等地(详见表2)。
表2 2014年进口棉花排名前十位的直属检验检疫局
序号 |
直属局 |
批次 |
重量(吨) |
货值(万美元) |
1 |
山东 |
3778 |
1,236,835.21 |
257,649.94 |
2 |
江苏 |
2555 |
759,787.86 |
157,293.56 |
3 |
上海 |
656 |
186,242.91 |
43,075.84 |
4 |
445 |
26,388.47 |
6,246.15 | |
5 |
广东 |
357 |
101,324.13 |
21,110.99 |
6 |
251 |
79,716.94 |
17,318.96 | |
7 |
219 |
41,183.90 |
8,310.03 | |
8 |
215 |
88,307.79 |
18,946.10 | |
9 |
183 |
62,041.19 |
12,411.97 | |
10 |
宁波 |
119 |
27,141.79 |
6,087.15 |
(三)进口棉花来源地分布
2014年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4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别主要有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各贸易国家和地区进口重量比例见图1,货值比例见图2。
图1 2013年各贸易国家和地区进口重量比例图
图2 2014年各贸易国家和地区进口货值比例图
二、2014进口棉花质量状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全国进口棉花的主体等级为SM、M级,SM级以上的棉花占进口总批次量的37.12%,M级以上的棉花占91.26%,其中凭样成交的棉花约占33.03%。
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少量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方式。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对外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708份,品质索赔金额为4170.28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8148份,重量索赔金额为5495.52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9648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66%。
随着进口棉花数量大幅增长,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
(二)品质方面
品级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13.38%,较2013年(11.88%)相比上升了1.5%,降级幅度从0.5级到4级,174批次棉花降级率高达100%。
长度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43%,较2013年(2.73%)相比上升了1.7%,59批次棉花降长率达100%。
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18%,较2013年(5.73%)下降了1.55%,检验发现35个批次棉花马克隆值不符合率高达100%。
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3.97%,较2013年(2.74%)相比上升了1.23%,16批次棉花强力不符合率达100%。
(三)重量方面
在进口到货重量方面,重量短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检验发现有86.55%的批次短重,总体平均短重率为0.96%,与2013年(0.88%)相比上升了0.08%。
三、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质量状况
2014年,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为我国棉花进口量前五位的国家,进口总重量占全部进口量的88.45%,总货值占进口总量的88.57%(详见表3)。
表3 2014年货值排名前五位的主要贸易国家棉花质量状况
国别 |
批次 |
重量(万吨) |
货值
(万美元) |
降级
率(%) |
降长
率(%) |
马克隆值不符率(%) |
强力不符率(%) |
短重率(%) |
印度 |
2892 |
105.15 |
209232.95 |
10.67 |
3.83 |
4.28 |
4.94 |
1.15 |
美国 |
2261 |
55.09 |
130643.76 |
13.51 |
5.01 |
5.31 |
2.39 |
0.94 |
澳大利亚 |
1721 |
54.37 |
115703.42 |
20.39 |
1.75 |
3.73 |
2.73 |
1.17 |
乌兹别克斯坦 |
520 |
18.27 |
34128.27 |
12.50 |
3.69 |
5.05 |
1.37 |
0.37 |
巴西 |
544 |
11.08 |
25221.67 |
10.96 |
4.07 |
0.99 |
6.56 |
0.37 |
另外,我国从非洲各国(贝宁,科特迪瓦,喀麦隆,埃及,布基纳法索,多哥,津巴布韦,马里,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中非,赞比亚)共进口棉花1001批,23.6万吨,货值总计49181.92万美元。非洲棉花的平均降级率为12.90%,降长率为11.37%,马克隆值不符率为1.20%,强力不符率为3.91%,短重率为0.54%。
四、进口棉花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品质方面
2014年各进口国棉花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棉降级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颜色偏灰、偏黄,光泽差、长度偏短、叶屑较多、轧工差、马克隆值偏粗或偏细,个别批次棉花强力较差。
印度棉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有不少客户以美棉等级签订合同,造成这些批次大比例降级。而且印度棉花在生产加工皮棉时人为采取喷水措施,发生含水量过高情况时常出现,使得棉纤维板结,长时间存贮极易发生霉变、霉烂状况,也不排除个别棉商掺杂使假。
一向以品质优良、一致性好著称的澳大利亚棉花,在下半年到货的新棉中品级不符合率很高,受雨水影响,光泽暗淡,呈灰白,品级明显变差。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降级原因主要是棉花杂质太多、颜色灰、轧工质量较差。
非洲国家棉花颜色发黄,广泛存在交货长度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长度不符合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棉花。
(二)重量方面
进口棉花的短重现象较为普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惯例因素,属市场行为,短期内难以改变;另外还有故意短装、弄虚作假,以少充多、回潮率变化等因素影响。
(三)其他方面
一是包装方面。美棉的塑料编织袋包装问题还未得到改善,仍然使用得很多;印度棉破包、散包较常见,棉花污染严重。另外,印度棉和非棉包装不规范,棉包上唛头、包号等信息普遍不清,装箱资料不齐全。进口棉花包装材料方面差别更大,美棉基本上为编织袋包装,澳棉以细纱布和纯棉纱布为主,印度棉包装材料较乱有细纱布、细纱网,纯棉质的较少且破损较多;非洲国家的棉花、巴西棉花的包装均存在质量问题。
二是棉花中混有异性纤维给企业生产加工带来影响。如印度棉在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印度棉中常混有多种异纤(绳索、化纤丝等),企业须花大量时间、费用进行人工挑拣,且对成纱质量有所影响,甚者可能损坏生产设备,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是疫情情况。进口棉花疫情检出率较低,多为一般性疫情。检出疫情的棉花主要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存储、港口条件较差,检疫水平较低,致使这些国家的货物携带疫病疫情的概率较大。
五、建议
(一)各用棉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建议各用棉企业选择在质检总局登记备案、信誉良好的境外供货企业,以防到货棉花出现问题时境外供货企业赔付不及时或发生扯皮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各用棉企业及时关注质检总局及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公告或警示,充分了解供货商进口棉花质量及信誉情况;同时针对当前进口棉花包装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用棉企业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及责任条款。
(二)境外供货企业应加强棉花包装和质量的控制。
虽然目前进口棉花包装日趋规范,棉布包、塑料膜包装越来越多,但塑料编织袋、纱布包装仍然普遍存在。包装不良造成的破包、烂包等问题,往往会造成棉花污染、霉变等,直接影响进口棉花的正常使用。建议境外供货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进口棉花的包装控制制度,做到包装统一,唛头标记清晰。同时,为保障棉花的质量,境外供货企业应不断加强棉花加工源头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把关、有效监管,及时出具索赔证书,保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了我国用棉企业的经济利益,保障了进口棉花质量和安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