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小平:中国化纤行业走下了“神坛”的说法“很有道理”
我国化纤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减速慢行的新常态。有人形容,中国化纤行业走下了神坛。对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很有道理”,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化纤行业确实应该“喘口气”了。
深度调整
习惯了规模神话的中国化纤行业,在2014年也面临了和其他行业一样的诸多困难,发展速度继续放缓,化纤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生产经营更加理性,主动控制生产负荷,投资意愿也有所下降,化纤行业在积极适应新常态。在诸多运行指标中,行业实现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了11%,尽管增速有所下滑,但还是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在端小平看来,行业利润保持较好增长,但也要关注运行方面的几个问题。化纤行业的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共识。尽管业内逐渐趋于理性,但由于惯性,2014年新增产能依然达到了348万吨。让人略感放松的是,这其中有近一半将于今年达产,预计今年投产产能为343万吨。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三年中国化纤行业在不增加新装置的前提下,仅依靠在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和提高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就能满足5.5%的需求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指出,化纤行业出现的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不能用行政手段解决,应该采取市场手段,要淘汰落后。端小平则认为,除了加强行业自律外,股票市场也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看好化纤行业,可以通过购买化纤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代替投资建厂,让上市公司的发展化解外部投资的冲动。
原油价格下跌,为化纤行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证。考虑到地缘政治以及页岩气开采成本的制约,国际石油价格将稳定在50~60美元,这对于化纤行业稳定生产非常有利。
涤纶短纤与棉花的价格差在缩小。由于我国棉花政策因素,导致和国外棉价差距较大,这对化纤较为有利。“但从长远看,棉纺企业不行了,客户没了,将影响化纤业的发展。”端小平预计,未来的棉花政策还会有所调整,但配额不会放开,国内外棉价差也难以消失。但缩小的国内外棉价差将有利于提高棉纺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也会带动化纤行业平稳发展。
化纤行业的调整很多体现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和有序退出。从政策上而言,国家财政增加了并购重组的贷款额度,这有利于行业的兼并重组。化纤行业有着不少世界级的企业,但中小企业也很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不需要太多的企业。”端小平坦言,化纤行业企业过多,需要进行市场化调整。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尽管企业并购重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金融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思考未来
对于化纤行业来说,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周期性减弱,以往行业调整周期多则两年,少则一年还不到。经过调整,行业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快速发展,效益倍增。而此次的调整始于2012年,行业整体步入调整期,成本日渐上升,效益日益下滑,调整已成为行业运行的主基调。
“过去的发展就像是牛市买股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越是低谷越要干,如今这样的法则失效了。”端小平表示,当前要尤为谨慎。也就是说,“十三五”要想好干什么。
实际上,化纤行业“十三五”规划已于去年7月就开始了前期研究和各项子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纤行业的发展也已无法延续过去依靠量的增长方式,而是要进行转型升级,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绿色生产转变。
具体到规划的编制,要对化纤行业未来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深化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包括新技术革命、互联网等新模式和驱动力引发各领域的深度变革;国际纺织化纤行业格局持续调整;还有行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纤维需求增长点和潜力释放;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挑战;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带来的趋势等。
对于重大问题的思考,端小平介绍说,总量发展与生产负荷、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原料保障的多样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品牌建设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绿色和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行业面临的向上游炼化一体化等,都是要着重明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