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问题
问题1入库公检成诟病
按照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规定,经过资格认定的棉花加工企业须将加工好的成包皮棉按规定时间全部存入指定的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并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进行入库重量检验、取样以及后续仪器化公证检验,然后才能进行销售。
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据了解,公检棉花在监管仓库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入库费、检测费、保管费、保险费、出库费、配合公检搬倒费、混批棉花的整理费、炸包、散包棉花的复包费以及露白棉包的缝包费等等,直接给棉花加工企业增加费用合计200~400元不等,该部分费用加工企业将会计入生产成本,从而转嫁至纺织企业身上。
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外,入库公检流程复杂、繁琐,增加企业排队等待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流通速度。此外,还存在组批不合理,所有棉包不是按质组批,而是采取流水组批,一致性不好,同时纤维长度、“三丝”、短绒率等一些重要指标却不在棉花品级检验标准中,导致用棉企业无法按需采购,大部分纺织企业购棉还得自行检验。
一些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让企业举步维艰,好不容易盼来了棉花市场化,但是现在又增加了入库公检等繁琐的过程,使企业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强制入库公检,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打乱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界线,打乱了市场主体协定的平台,剥夺了供用双方自主权,阻碍了棉花流通和交易。”新疆石河子八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平表示。
问题2棉花销售受阻
对于棉花销售企业来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直接导致的就是棉花销售困难。
“目前销售是最大的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东亚在近期召开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指出,2014年兵团植棉面积1115万亩,棉花产量达到了176万吨,是面积产量最大的一年,但是176万吨目前销售只有47.8%,其中不包含向各师团已收购的棉花,销售压力较大。
据了解,目前新疆棉花主要的渠道仍是以内地为主,国内现货棉价依然要高于进口及国际棉价,企业购买国内棉积极性不高,棉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了购销价格倒挂,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从整个新疆棉花销售上来看,目前销售率只有58%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棉花目标价格新政实施后,棉企、纺企开始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谨慎销售与采购,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出手。此外,当前的经济环境也制约了纺企的快速增长,因此下游纺企需求没能更好地释放出来。
梁东亚表示,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针对目前棉花生产情况进行调整,下调棉花面积200万亩,减少幅度20%以上,产量将从176万吨调整至130万吨。
问题3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一方面使国内国际棉价拉近,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棉花价格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纺织企业在用棉上采取了随用随买的方式,市场观望情绪十分浓厚。
相关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企业都不敢多买棉花,怕棉花价格继续下滑,增加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
据了解,目前国内棉花价格维持在13500元/吨左右,这比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期已经下跌了近6000元/吨,但与国际棉价还相差2500元/吨左右。与此同时,新疆籽棉的平均收购价也由2013年每公斤8.7元左右下降至2014年的每公斤6元左右。
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棉花价格下行的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而纺织企业的观望情绪将会继续延续。
问题4政策出台时间晚
虽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实到位,但是由于之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时间较晚,具体的政策宣传、人员培训、种植证明发放、加工企业资格认定等一些前期工作无法提前开展。
刘卫东指出,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但是部分工作由于缺少政策细节指导或仓促进行而操作不到位。希望在相关政策的出台上,能够尽快公布,便于更好推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