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低支纱进口或将常态化 短期内棉纺企业将承压


http://www.texnet.com.cn  2015-05-27 09:08:15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收藏
华兴纱管

  近日,据海关总署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59.06万吨,同比增长15.26%。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棉花的进口量呈现出逐月递减之势。该数据显示,今年1~3月累计进口棉花44.8万吨,3月棉花进口量仅为12.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下降42.4%和19.5%。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政府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和关注,尽快出台措施,限制、调控外纱的进口,并指出如果再不进行调控,受到沉重打击的不仅是中小棉纺织企业、中间商,更对棉农植棉积极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危害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这种棉纱进口开始增量的现象早在2012年底就已经开始显现,探究其原因,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是国储棉过高的棉花价格所导致。不过目前对于国内棉纺企业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进口棉纱可能会对国内低支纱生产企业产生较大挤压和冲击,但对高支纱市场影响较小。

  进口棉纱常态化不可逆转

  众所周知,我国对于棉花的进口有配额限制,境外棉花很难流入国内。前些年,即使有境外棉花港口到岸,但能够出港的却很少。与之不同的是,棉纱进口并没有配额限制,就目前来看,只要内外棉价差不收窄,棉纱仍会大量进口。

  2011年9月,我国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而国外一直按照市场供需关系运行棉花价格,这就导致在近几年国内棉价出现倒挂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国家棉花收储价格是20400元/吨,2013年仍是20400元/吨,而同期进口棉纱价格甚至低于国内棉花价格,在这一时期,国内外棉价差最多时能达到6000~6500元/吨。对此,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以及贸易公司开始购进进口棉纱,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纱线企业更是瞄准了中国市场,竭尽全力推销自己的棉纱,去年,印尼也开始进入中国棉纱市场。

  为了让国产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改革,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市场价格不足19800元/吨时,政府对棉农进行相应补贴。

  不过,就职于杭州某家纺织企业的季柳炎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则坦言:“今后,站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进口纱线的量超过棉花都将是必然趋势。”

  对于这种判断,他还进一步给出了详尽的分析:“目前,国内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产棉区都在缩减,新疆也在缩减,大量土地被工业化和市场化,也正因此‘与粮争地’这种说法被提出,2014年政府层面已经通过相关政策保护新疆地区的棉农,但对于内地已实现大棚化的花卉、蔬菜效益要比棉花好很多,所以政府并不会过多干预。”他认为,未来国内的棉花可能只要有足够的军用战略储备就可以,特别是随着化纤产业的发展,一些仿棉甚至是超仿棉产品的出现,民用领域用棉可能会完全被这种仿棉产品所替代。

  事实也是如此,其实在2010/2011年度棉价大幅飙升后,多数纺纱企业降低了棉花的使用比例,转而采用涤纶。并且,随着涤棉价差的逐步拉大,纺纱企业用涤量也逐步上升。

  谈到进口纱线对于国内棉纺企业的影响,中国棉纺织信息网分析师贺晓思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纱线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影响是国内中低支纱产品受到冲击,据统计,受进口纱冲击,目前国内C32s纱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

  据海关统计,2014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棉纱201.05万吨。而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棉纱年产量在600多万吨左右,进口棉纱比重近1/4。而今年一季度棉纱进口量就已接近60万吨,如果以此推算,全年进口量可能将超于去年。

  贺晓思则分析认为,一季度接近60万吨的棉纱进口量或将直接导致整年国内用棉量减少230万吨以上。而随着进口棉纱数量的屡创新高,中低支纱进口也将稳步走高,这或将从一定程度上扼制国内棉花消费。

  短期内棉纺企业将承压

  “目前来看,进口纱主要集中在40s,特别是32s以下为主的产品,实际上,今年春节过后,国内32s以下产品一直没有出现反弹,气流纺、赛络纺产品一直弱势不振,到目前都没有出现止跌的迹象。”

  贺晓思表示,目前国内棉纺企业还感受不到这种“温水煮青蛙”似的温吞局面,如果政府对棉花市场没有彻底放开,3~5年内,国内外棉价倒挂很难逆转,且棉纱进口趋势也不可逆转,今后,进口棉纱将成为常态化,能有所改变的只是每年进口增量的增长幅度而已。

  实际上,很多来自我国中东部、东南沿海等棉纱厂企业主都认为,由于进口的棉纱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所以更多的中小型织布厂、印染厂和服装厂都会“放弃国产、选购进口、减少产能”,足以看出,使用进口棉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棉纱进口量在近几年内超过棉花进口量,主要是由于国外棉纱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国外棉纱生产的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棉纱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而且与国外棉纱质量差距不大。

  朱庆骅认为,棉纱进口量较大,对棉纺企业和棉农都将带来较大冲击,不利于我国棉纺织市场的发展,但这是市场的选择。他说:“中低端棉纱进口量超过棉花进口量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会对我国棉纺织企业造成压力,但也能倒逼其迅速进行改革。”

  对于进口棉纱,国内相关企业的态度不太相同,有的企业认为进口棉纱会冲击国产纱;但也有的企业认为,国内企业已经逐渐把低支纱市场让给国外。不过,目前与国内中低支棉纱持续走弱形势截然不同的是,国内40s以上纱线产品持续热销,甚至一些包漂白纱线还出现了脱销局面。可以看出,国产纱优势在50s以上,特别是大型纺企以高支纱为主,生产低支纱较少,体现了我国纺织从低端向高端转移的趋势。

  贺晓思就指出:“32s目前国际上价格在20500元左右,与今年春节前相比跌了三四个点,每吨价格跌近600~800元/吨,但40s以上纱线,春节后涨了500~1000元/吨左右,受进口纱影响很小。”

  倒逼下国产棉纱向高支发力

  季柳炎觉得棉纺企业目前面临的是一种市场倒逼,“就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论坛上讲的,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在将来出现很大的麻烦和难题,一些产品可能会淘汰。”他认为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会倒逼纱线企业做出两种行动:一种是资金和技术雄厚的企业走出去,另一种就是留在国内的企业中,原本做低端纱的,要进行设备升级,向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内涵。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5年我国植棉面积4843万亩,同比减少24%。另外,基于厄尔尼诺极端天气的预期,初步估计2015年单产也要比2014年低,2015年我国产量将呈下降态势,初步估计幅度为10%左右。而消费需求存在好转预期,增幅为1.5%~2%,供应态势收紧。

  实际上,目前随着我国对棉花进口的控制,进口棉对国内的冲击明显缩减。目前配额内进口棉花价格在11195元/吨,低于国内的棉花价格,进口仍有优势,但配额数量仅89万吨。前三个月进口棉花45万吨,已占到配额的一半。

  进口棉纱对国产棉纱的替代作用也影响到用棉需求。从往年情况来看,5、6月份是棉纱、棉布需求的相对旺季,下游需求逐渐好转,而国内棉纱需求好转时,贸易商进口棉纱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在季节性消费刺激性下,有的进口棉纱的船期已经订到六、七月份。

  朱庆骅对此也给棉纺企业开出药方:既然纱线进口量超过棉花将成为一种常态,国产低支棉纱的价格优势也将越来越弱,对此,棉纺企业在当前情况下亟须进行业务转型,将重点放于中高端产品上。棉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创新,才能弥补价格优势下滑带来的冲击。如果棉纺企业成功进行转型升级,未来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实际上,棉纺企业最终的出路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产品从32s、40s为主向50s、60s高支纱或精梳纱调整;由全棉纱向混纺、差别化纤维、新型纤维调整(如竹纤维纱、天丝、莫代尔等);新上紧密纺、涡轮纺、赛络纺等设备,提高棉纱支数,提高纱线质量。

  其实相比较而言,目前国产纱的优势是供货、质量稳定,企业注重信誉,售后服务有一定保障,此外,产业链完整也是优势之一。如果后期国内棉价进一步下跌,内外棉价差收窄,那么国产纱优势会凸显。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纱  进口  棉纺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