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挑战四大时装周的权威地位?事实是,没门儿
3月份在东京举行的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是全球众多时尚事件中的一个。这是由日本设计师落合宏理(Hiromichi Ochiai)设计的品牌Facetasm的时装秀。图片来自网络。
品牌的民族性是如今时尚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汤姆·福特(Tom Ford)刚刚从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赢得了年度最佳男装设计师——但是他的品牌总部设在伦敦,并且按照英国时尚日历展示作品。所以他的品牌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
上个月,当总部同样设在伦敦的品牌Marques'Almeida赢得LVMH年轻设计师奖时,我将其称为一个英国的品牌——即使它的设计者是葡萄牙人。一些读者觉得这有些误导。不过,这个品牌确实总部设在英国,并且在英国市场销售。
问题是,从历史上看,时装业四大经济中心(纽约、伦敦、巴黎和米兰)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宝地,无论他或她的国籍如何。如果你不把总部设在那里,也不在那里举办时装秀,那么你就要冒着被忽视的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时装技术学院博物馆的新展览这么有趣的原因。《全球时尚之都》展览上周开幕(一直开到11月14日),展览假设其他城市现在正在崛起为时尚中心,于是挑选匹配其身份的工作地点时,设计师们便有了更多选择。当初纽约、伦敦、巴黎和米兰轴心诞生的过程,正在悉尼(澳大利亚),东京,拉各斯(尼日利亚)和墨西哥城等19个其他办展城市重演。顺便说一句,其中绝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时装周。(这段时间仿佛地图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时装周。有些国家,比如巴西,甚至有两个)。
3月悉尼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上,新西兰设计师Kate Sylvester的名为Romeo 4 Juliet的作品秀。图片来自网络。
纽约、伦敦、巴黎和米兰的主导地位会受到威胁吗?他们会不会陨落?所有的帝国最终都会陨落,但我还不确信我们也身在其中。
如今有一个来自部分内部派系对此认可的标志——在某些方面,时尚与高校并没有那么多不同,上述派系其实就是那四巨头。
我们不断猜测,比如,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品牌会是什么。但是每次我和中国品牌对话时,我都被告知中国消费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泛着巴黎的光泽,所以中国品牌要做的第一件事让它出现在欧洲。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六君子”要到巴黎去办展,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来自印度,在展览中出现的曼尼什·阿若拉(Manish Arora)仍然也要在巴黎办展。
虽然我们经常报道时装周的激增,但是除了轴心以外,它们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仍然非常本土化。
如果要真的威胁到四巨头,一个新兴的时尚之都需要的不只是设计师和基础设施,还要消费者。我对此唠叨个没完,尽管时尚界喜欢自认为前卫,事实上却是一个非常保守、默守陈规的行业。
此外,轴心在保持对行业的控制时拥有了既得利益:一个时尚之都的经济效益是地方政府和国家政府都不愿失去的。反过来说,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事实——成为一个时尚之都或许是经济上和文化上都有益的主意。跟着钱走嘛。
就我而言,我觉得时装秀系统会产生剧变——也许是整体的分解与重构——从而重新定义时尚之都的意义,或者完全颠覆它。同时,不管怎么说,这次展览或许是一个不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