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疏解外迁一年有余
千余商户转战白沟
从南四环出发,一路高速,一个多小时便到了白沟。行至城区,只见大小商城林立。当地负责人介绍说,白沟市场总经营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是大红门的两倍多。
说话间,已望见不远处楼顶上竖着的“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的巨幅招牌。去年5月8日,大红门与河北白沟签约,对接商户迁移。此前,白沟已整合了10家市场腾出空间。这处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3000多个摊位的大楼,成了大红门商户在白沟的新家,至今已陆续有千余商户入驻。为了延续品牌,增强归属感,新大楼的招牌特意留下了“大红门”三个字。
上午10点左右,走进服装城,不见印象中服装市场人挤人、货压货的场面,一个个摊位都是独立房间,面积均在20平方米以上。老板、客户三五成群,有的说说笑笑,有的拿着计算器边聊边算。
赵友勇正在为四五个来批发的客户配货。他是去年第一批迁来的,摊位就在服装城一层正中厅,一共6个,最大的43平方米。
问起经营情况,赵友勇说,今年已经开始盈利。虽然营业额跟在北京时比减了一半,但成本降了九成,算下来还是尝到甜头了。
成本怎么降这么多?赵友勇告诉记者,在白沟,发一包货到陕西汉中只需25元,租个仓库存货,每天每平方米只花3角钱;当地还推出5年免租的政策,并且免除了第一年的所有费用;此外,这儿的人力开支、生活成本等也便宜很多。
相邻的店主王柏松也说,生意开始走上坡路。他是去年11月从大红门迁过来的。来后店面大了三倍,而且白沟本就是箱包之城,商贸氛围浓,货走得挺快,手里有活钱,压力小了不少。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局负责人介绍说,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大红门服装博览中心已经在白沟新城开工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在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培育壮大的商户,今后可以迁入硬件更好的博览中心。
按照未来规划,白沟将打造成面向东北亚的商贸基地、京津冀大卖场。此前,这里只是闻名全国的箱包基地,箱包占据市场份额的80%以上,小商品、服装各占10%左右。“北京大红门品牌的引入,将丰富白沟的商品品类,把服装类的占比拉升到30%左右。”白沟新城经济社会发展局负责人说。
首批商户半数安家
生意有了起色的赵友勇,在白沟买了新房,位置就在服装城旁。这是栋7层公寓,进楼有电梯,一梯两户,南北通透。
新居三室一厅,120平方米,总共才花了30万元,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俩孩子有自己的房间,老人接来也能住下。“找着家的感觉了。”赵友勇笑说。
房子客厅大,赵友勇刚好当作理货台。妻子正在打包刚生产出来的夏季女装,准备给陕西、内蒙古、东北的客户寄过去。
2009年,赵友勇就注册了自己的女装品牌——“哥哥格”。以前,衣服从河北生产出来,大批运到北京,再从北京分发到各省,有的甚至回了河北。现在,家、店、厂都在河北,省去了折腾。
这个夏天,赵友勇生产的女款T恤大受市场欢迎,如今白沟大大小小十几个商场都有他的客户。刚刚过去的两个月,这款T恤每月都盈利四五万元。
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去年第一批来考察的百余商户中,已有一半在白沟置下房产。
旁边楼里的于立峰,是去年秋天在白沟买的房。转过年来,他就把店铺从大红门搬了过来。在他楼下,正装修的一家也是从大红门搬来的商户。户主童德海老两口在北京做了十多年的服装生意。买下这处大三居,是要把一家人全接过来。儿子也要在这里结婚,以后在白沟创业。
眼下,白沟启动了一系列居住配套设施建设。下个月,白沟城市广场将建成,同时,白沟休闲公园将开工;9月,新建的许庄小学将具备招生条件,王场小学、冀英学校也将加快建设;投资2.1亿元、规划床位600张的京南医院,会在今年投入使用。
年内再迁三千商户
与赵友勇等人不同,还有一些大红门的商户仍在观望。冯全就是其中之一。记者返回丰台大红门采访时,他刚坐车从河北考察回来。
天津、廊坊、永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去了津冀地区近十个县市。他说,前年起,服装批发业在大红门就已经走下坡路了,自己心里清楚,迁移已是大势所趋。迟迟未动,只是想等一个更好的机会。
抱有这一想法的,不只冯全一人。大红门地区功能疏解办公室副主任卢大文介绍说,此前,政府、相关企业对地区商户进行了经营状况摸底:有三分之一很赚钱,三分之一强赚小钱,还有近三分之一赔钱。调查显示,第一部分商户已开始向服装、家装的文化创意、高端设计等领域升级,后一部分商户许多打算转行,迁移重点是中间这部分商户,总量9000余户。政府部门正在加紧与这些商户沟通,提供更多外迁地的信息及优惠政策,计划年内再引导3000商户落户京外。
而整个大红门地区共聚集有45家服装服饰类市场,涉及2.5万个摊位、5.7万从业人员。除新建的两家市场符合规划外,其余或升级改造或拆除关停,这项庞大的工程要在2018年之前完成。
随着商户逐步迁出,“今后,大红门将由服装纺织品批发集散地向以服装时尚文化为主导的功能区转变。”卢大文说,根据目前的设想,疏解后,区域环境将大大改善,那些遗留的村庄也将加快城市化步伐。
三年后,三四环间,南中轴路与大红门路围成的“弓”形地域内,一条时尚文化交流产业带将冉冉新生,连接起首都核心区与城南热土。
越来越多的商户,正走出地理意义上的大红门,走向新的创业热土;与此同时,北京也正“走出大红门”,走出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商业模式,走上一条新的转型、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