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七纺:新疆纺织业从这里起步
2015年6月16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温泉东路39号,看到原新疆七一棉纺织厂总厂3层的办公楼已变成一片瓦砾。从5月中旬老旧厂房拆除工作启动之日起,每天都有不少原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的职工自发来到这里,与这座曾经辉煌的纺织城道别。
一砖一瓦建起纺织城
新疆棉纺工业发展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的。1949年时,全疆仅有10多家棉纺织手工工厂,年产值仅8.3万元,所有棉布绝大部分从内地和苏联进口。1952年7月1日,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建成。从此新疆有了有史以来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
“1952年7月1日那天,王震将军亲手把第一把原棉放入了清花机内,和他一起的100多名纺织工人织出了新疆纺织工业的第一匹布,新疆七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了。”刘荫椿退休前是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办公室主任,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满脸自豪。
王秀英1950年从湖南参军来到新疆。1951年,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开始动工建设。“为了加速纺织厂的建设,早日解决新疆人民的穿衣问题,新疆军区党委决定从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战士到纺织厂工作。1952年我就从部队来到了纺织厂。”王秀英说。
参加建厂的人民解放军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刚开始每个月只有4元钱工资,工厂食堂里最好的饭就是高粱米,职工宿舍还没盖好,我们就住地窝子、大仓库。那3层高的总厂办公楼是我们自己建的,连门口的路都是我们用捡来的石头垫平的。我们硬是这样一砖一瓦地在天山脚下建起了一座纺织城。”王秀英说。
从斜纹布到高织棉纱
“七纺产的第一匹布是白布,‘天山牌’的。七纺投产后,不仅让全疆人民都告别了‘的确良’,穿上了自产的棉布衣服。后来我们的布料还销售到了内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刘荫椿说。
1955年7月1日,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第一匹红底白花布料试印成功。1956年,年生产能力3500万米的新疆七一印染厂建成。从1958年到1965年,新疆棉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成了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石河子印染厂、奎屯棉纺织厂、湖光棉纺织厂、乌鲁木齐天山染织厂等一批棉纺织工业骨干企业。到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有13家棉纺织企业。
1959年7月1日,新疆七一第二棉纺厂开工,14岁的郑文英成为了该厂的一名纺织女工。“刚开始只能生产平布和斜纹布。1989年,我们厂利用新疆长绒棉成功纺织出了80支、100支和120支特高织纯棉纱,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用长绒棉纺特高支纱的空白,结束了新疆出产长绒棉而不能加工长绒棉的历史。”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逐步放开市场,取消了凭证买布制度。纺织厂产品不愁销路,新疆七一棉纺织厂迎来辉煌。1988年底,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以原新疆七一棉纺织厂总厂所属企业为基础组建了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
1991年7月1日,七一棉纺织二厂出口专纺车间投产,每年可增收3800万元。出口专纺车间成立后,作为技术尖子,郑文英担任起了整理车间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的职务。“整理车间负责所有布匹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要检查修除纺织疵点,还要把产品按照质量定等级。责任重大,尤其是出口布匹更是容不得一点马虎。”郑文英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黑一白”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棉产业”(白)与“石油产业”(黑)作为支撑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新疆棉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5年,新疆新纺集团在厂职工2万多人,由新纺集团管属的人口近6万。“厂子效益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那时候厂区与外界连接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4路公交车。但是很多人一年也不去一次市中心,厂区里什么都有。那时候,纺织工人是令人羡慕的,想要进厂是要参加招工考试的。每到七纺招工时,从新疆各地赶来参加招工考试的人,在夏天的晚上能睡满整个篮球场。”王秀英回忆道。
1998年,新疆纺织业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比重的11%,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当时新疆棉纺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七位。
有望再创辉煌
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新疆棉纺织工业与全国纺织业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1998年初,中央决定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实施“压锭、调整、减员、增效”战略。
2002年6月,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各实体企业改制重组,成立了新疆金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新疆金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4亿元在乌鲁木齐八道湾工业园区兴建新厂区。
201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发布《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年—2023年)》,并制定了十大优惠政策,设立200亿元左右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署让刘荫椿老人眼前一亮:“新疆纺织业再创辉煌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