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关注】锦纶快速扩张“并发症”怎么治?
近几年,原料己内酰胺的大量国产化、下游民用高端纺织品需求的持续增加等因素都拉动了锦纶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锦纶产业也出现了赊销现象严重等一些问题。下一步,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开拓产业用等新的应用市场,加快锦纶与其他化学纤维的混纺等都将成为锦纶产业的新增长点。
国产CPL“爆炸式”扩张是重要拉动力
全球聚酰胺以PA6和PA66为主,占比约90%。在中国,近几年PA6发展迅速,占比约75%;PA66的占比约为20%,其余为小品种。
从产量方面看,2005年~2014年,国内PA6产量增长率为104%。2014年,我国锦纶纤维产量超过250万吨。其中,2009年~2014年,国内PA6聚合产能和产量增长90%,2014年其产量约170万吨,产能约250万吨;同期,国内PA6民用纤维纺丝产能增加约130万吨,增幅约80%。
从需求方面看,2012年~2014年,中国PA6纤维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97.55万吨、227.05万吨和227.74万吨,PA6纤维的表观消费量增长率分别为17.01%、14.94%、0.30%。
从应用方面看,全球民用锦纶消费占锦纶消费总量的30%,工业用锦纶占比为17%,地毯丝用锦纶占比为12%,薄膜用锦纶占比为9%,工程塑料用锦纶占比为32%。在我国,民用锦纶丝消费占锦纶消费总量的46%,工业用占比为25%,工程塑料用占比为18%,薄膜用占比为3%。具体看,国内PA6的应用领域包括民用丝和产业用丝两方面,如帘子线、渔网丝、超纤等,非纤类有工程塑料、薄膜等。
推动国内锦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产原料己内酰胺自给率的快速上升。
数据显示,2005年,国产己内酰胺(CPL)的产量为21.14万吨,占全球CPL总产量的比例为6%;2009年,其产量增长至33.066万吨;2014年,其产量增长至154.15吨。过去10年间,我国CPL的产量增长了130多万吨,而全球CPL的产量仅增长了122万吨,这意味着,这10年里全球CPL的产量增长主要依赖我国CPL产量的增长拉动。
尤其是在2009年~2014年的5年间,国产CPL的产量增长特别迅速,增幅高达366%,占全球CPL总产量的比例由8%迅速增至30%。有机构预计,到2017年我国CPL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0万吨/年,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CPL生产国家。
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国产CPL的质量也稳步上升,这使我国CPL进口依存度不断下降。2009年,我国CPL的进口依存度高达60%多;到了2014年,其进口依存度下降至12.6%。
总体来看,我国锦纶产业近5年快速发展。对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会长、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卓胜指出,国内CPL产能迅速扩张,原料自给率提高,降低了锦纶6纤维的成本。而且,国内锦纶6聚合、纺丝生产工艺长足进步,技术装备全球领先,使锦纶6纤维质量基本能替代进口,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
但需要注意,国产CPL过去几年的“爆炸式”增长在带给锦纶产业快速增长的“甜蜜”的同时,也给锦纶产品、尤其是锦纶纤维产品的开发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锦纶行业价格下降,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压缩。
锦纶行业上市公司新会美达股份财报显示,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为33.64亿元,同比下降9.09%。公司表示,收入下降主要受产品单价下跌影响:2014年,切片平均售价16170元/吨,同比下降8.8%,纤维丝平均售价22750元/吨,同比下降7.3%。同时,原材料己内酰胺价格向下直降,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大于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幅度,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76百分点,毛利同比下降33.6%。
赊销严重等多把“利剑”仍悬头顶
几乎每个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锦纶行业同样如此。目前,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的我国锦纶行业仍面临着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就像高悬在锦纶头顶的“利剑”一样,考验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首当其冲的,便是赊销严重这把“双刃剑”。业内专家介绍,赊销问题在锦纶行业一直存在,但近两年呈加剧态势。2005年时,整个行业里只有个别客户和个别企业中存在赊销现象。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赊销现象开始大范围蔓延。
何卓胜解释道:“并不是说金融危机影响了企业开始赊销,而是正好在那段时间里,锦纶企业的生意很好,大家都想着快速扩张,认为你能做,我也能做,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先发货,货款可以延迟结。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国产锦纶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据何卓胜预测,目前锦纶行业整体的赊销规模约为80亿元~100亿元。
据介绍,2012年时,赊销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还不大,赊销天数一般为5~15天,最长的为一个月。但到了2014年,赊销时间开始以2个月~3个月起步,有的赊销时间甚至长达半年,而且涉及到厂家近9成的订单。
赊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一批锦纶企业迅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销量,也增加了客户粘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赊销也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资金风险、坏账风险加大,同时加剧了市场竞争。而且,无序的赊销导致了锦纶产业链价值的下降,引起市场上价格的相对混乱,也增加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泡沫”。
“约100亿元的资金规模沉淀在锦纶产业链下游,也加剧了下游市场的竞争。下游一些小企业本来不具备竞争实力,但由于可以赊销到原料,便生产出一定量的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以低价抛售。有些企业甚至带有投机心理,空手赊销了原料,产品销售出去后现金回流到自己手里,就立刻退出市场‘跑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那些致力于品牌建设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干扰和打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这样感慨道。
第二,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目前,常规锦纶产品仍占市场主流,大部分产品处于保现金流的状况,过度依赖参与原材料波动的投机。差异化纤维的质量也不稳定,大量依赖从韩国、中国台湾等市场进口。同时,功能性锦纶纤维应用推广的力度也不足,企业只注重研发生产,品牌意识不强,对应用领域的研究不够,缺乏与服装品牌合作的经验。
第三,开工率下降,主要是原料己内酰胺行业开工率下降。近几年,全球对于CPL的年均需求增速约为2.7%,而我国对于CPL的年均需求增速约为8.4%。虽然国产CPL的快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锦纶产业快速提升的重要推手,但这种“疯狂”扩张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引起了CPL行业开工率下降。2011年,CPL行业开工率约90%,目前开工率约为70%,有些企业的开工率不足50%。此外,再从国内锦纶6长丝产能看,近5年其产能虽然增长近80%,但开工率却从2009年75%下降到2014年的55%。。
第四,大量的贸易摩擦也是我国锦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据介绍,锦纶6产业链是我国遭遇到反倾销最集中的化纤品类之一。2003年~2008年,我国CPL经历了第一轮反倾销;2011年~2016年,CPL正在经历第二轮反倾销。2010年~2015年,我国锦纶切片经历反倾销。对此何卓胜指出,我国锦纶6产业链频繁遭遇反倾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关税倒挂”。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锦纶6切片的生产原料己内酰胺的进口关税从2011年暂定的7%恢复到9%。企业认为,原料的进口关税比锦纶丝的进口关税还高,这使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台湾的切片是“零关税”;自成立东盟自贸区后,来自东盟的切片也是“零关税”,这都影响到我国锦纶6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多家企业呼吁,国家应降低己内酰胺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进一步提升我国锦纶产业链的竞争力。
家用和产业用市场将成新增长点
有难题就需要突破。接下来,对于锦纶行业来说,以上几大发展中的难题迫切需要逐一破解,这也将成为推动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专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锦纶行业应该告别此前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避免绝对产能的不断增加,应该加强上下游合作,使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优势企业推动行业收购重组,进行同行兼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应该加强产品创新,开拓应用领域,提高锦纶产品的差别化率,加强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对锦纶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比较看好。高勇表示,“十三五”期间,棉花等天然纤维的增速趋缓,化纤行业将成为拉动我国纺织工业增长的主力军。而在化纤各个子行业中,锦纶增速很快。2014年,锦纶产量增速约为10%。而且,随着其原料产品的进一步急速扩张,接下来锦纶的产量还会急速增加,锦纶产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他分析指出,过去3年里,由于国内外棉价差较大,一批棉纺企业日子不好过,这刺激了粘胶短纤作为棉花替代品的快速发展。但当前,粘胶长丝、粘胶短纤面临浆粕等方面的问题,加之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整体发展趋缓。“未来几年,化纤短纤维,尤其是涤纶短纤维将不再持续此前的高速增长,粘胶纤维的发展也将趋缓,能够有比较快的增速的仍是锦纶行业。”高勇这样预测。
对于锦纶行业接下来的发展突破口,高勇指出,下一步,锦纶企业不能只做纤维,而是要考虑如何尽快拓展下游市场,如何加快锦纶纤维替代其他化纤,加快锦纶纤维与其他化学纤维的混纺,从而实现新增长。
作为锦纶分会的会长,何卓胜同样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他表示,地毯、被褥、窗帘等家用纺织品市场以及军工、户外等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都是锦纶企业未来应该重点拓展的领域。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带动锦纶6工程塑料的强劲需求;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国家对高品质纺织服装需求不断增长,也将持续带动锦纶6纤维的需求。同时,在CPL产业中,也逐渐有民营资本加入其中。这些都将使锦纶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活力。
此外,相关技术的突破也将助力锦纶产业持续发展。专家认为,涤纶行业过去10年能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接下来,锦纶行业一旦能突破熔体直纺法的技术瓶颈,也将迎来像涤纶行业那样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