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面料供应链模式亟待转型
6月18日~19日,作为中国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探讨企业产品开发战略的专业会议,第17届(2015年)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在福建石狮举行。本次会议以“回归产品本质,塑造商业价值”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行业机构、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企业、品牌服装、检测机构、专业院所等近500人参与。
经历了20多年的野蛮式增长,国内纺织品行业近几年开始了艰难转型,重构纺织品行业生态圈。然而,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纺织品企业。订单式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与现如今量小款式多的市场需求相悖;传统的面料产品,难以吸引国内服装大牌的眼光;以业务员为主的面料营销模式,则面对“买手型面料设计师”营销模式的挑战和转型。
“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成为趋势,而大部分企业生产端的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为大生产而准备,个性化定制将给企业带来很多挑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所有问题都指向了必须向消费者以及产品的供应链模式转型。
【趋势】面料研发流行“跨界”“中国将是未来的世界纺织中心。”尽管备受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整体行业面临着艰难挑战,但是与会人员都对此产生共鸣。“回归产品本质”,也成为行业共识。“目前的产品诉求包括:风格、功能、生态、文化、价格、交期、品质等。”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认为,纺织品行业正在发生“跨界”,以前应用于服装面料的纺织品,现在同样可以用于制鞋领域,比如飞织鞋;一些蕾丝面料,也开始应用于鞋材;还有智能可穿戴产品,同样应用了纺织品。牛仔面料行业,则更关注可持续性丹宁,让被回收环保困扰的牛仔水洗工艺,越来越趋近环保,比如国外某品牌牛仔裤,即应用了再生涤纶面料,一条牛仔布面料含8个可乐瓶。
跨界,让传统纺织品延伸出更多应用领域。“跨界成为另外一种时尚。”北京名尚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吴焕明介绍,“女装+男装”、“正装+运动”、“特性+变样”的跨界,成为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比如纯羊毛与真丝的变异,一般只用于夏季的真丝面料,经过变异同样能用于冬季面料,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全新的体验。当然这种跨界必须满足“舒适”。他发现,中国男士对舒适度要求最高。此前,一位意大利设计师推一款针织面料,在欧洲用了5年时间,在中国只用了2年,主要原因就是面料的舒适性。
【聚焦】碎片化订单推动变革
国内纺织行业长期习惯于大批量、订单式的生产模式,如今遭遇了巨大冲击。自创服装品牌的名模吕燕,在近期一次演讲中讲述了采购面料的窘境。2年前,当她到上海面辅料市场采购时,发现面料商都要几千米起订,而且少有人搭理她。她随后参加了意大利的一场面料展,发现面料商不仅热情介绍,甚至能50米起订。
“无论外贸和内销都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即订单碎片化与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说,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成为趋势,而大部分企业生产端的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为大生产而准备,个性化定制将给企业带来很多挑战:品质保障难,对工人的要求更高;工期控制难,客户下单相对更零散、无计划性,给供应链备货、工期节奏安排带来新挑战;成本控制难,个性化定制要求品种多,但单批的量不多,很难形成采购规模化效益,导致成本攀升。他认为,生产制造企业为取得更多利润,可以有三条途径:增加产销率,减少库存,减少运营费用。这三条途径中,减少库存和减少运营费用是有极限的,而提高产销率来取得更多利润则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对于企业运营管理来说,改造传统供应链,最终实现柔性化供应链是关键。
实际上,已经有部分大型纺织企业对供应链进行了变革。“我们的生产模式分两种,为安踏、特步等批量大企业服务的订单式生产,以及为优衣库等‘款式多、存货少’企业所服务的快节奏生产模式。”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梅克兵认为,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也备受市场现状考验,比如快节奏生产方式仅限于账期快的企业。
推动小批量生产,除了在供应链的变革,使用新型生产技术、智能化生产设备也可以达到。李斌红举例说,许多纺织企业正在引入数码技术,比如数码提花、数码刺绣,可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模式。
营销技术亟待提高服装品牌需要什么样的面料?实际上,许多纺织品行业的面料设计师却很难回答,其根本原因是以业务员为驱动的面料销售模式。北京名尚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吴焕明举例说,在和意大利面料设计师接触时,对方在色卡、样板的准备上都十分精美,甚至有设计师将面料做成一架小飞机,令人赏心悦目;面料分类也都是以系列为主,每款面料色系齐全。相反,国内面料设计师多数是把色卡、布料往桌上一摆,面料也缺乏系统性。因此,他们都是在选择完欧洲以及日韩面料之后,最终才看国内面料。这涉及面料商和品牌设计师的营销手段、沟通技巧以及对品牌的深度了解。
国产面料的营销问题,几乎成为参加研讨会所有服装设计师的共同话题。“国产面料几乎都是千款选一。问题是现在都是业务员来推,而不是面料设计师。”上海日播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张西玲说,“面料设计师如何与品牌设计师对接?可以从功能性、印花、染色、提花、色织上做文章,重点突出面料特性。”
已经有20多年为国外品牌采购面料经验的上海慕得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隋力培,则提出了“买手型面料设计师”的概念。她认为,面料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掌握流行趋势要点。品牌服装几乎都有各自的调性,面料商应该对其调性、流行趋势等进行钻研,做足功课,结合趋势和客户特点提供产品。
□观点
吴焕明:国产面料如何提升
(北京名尚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意大利面料全面且引领国际男装趋势,优点是强大的创意和设计,产品系列性完整,多品种小量、灵活,样布配合便利,色彩和花型调整快捷,注重品牌价值,定位清晰,重视对客户及市场的调研。日本面料的优势是少而精,有深度,面料服用性好、稳定。自身特点突出,与市场趋势贴近,非常好用。与本国品牌配合非常好,客户资源整合。
国产面料的优点是性价比高,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提升。现在面料贸易商与品牌的配合度较高,但是面料生产商缺乏配合;缺乏品牌价值和整体包装,在色彩、花型创新、后整、速度上也可以改善。现在国产面料的起订量高,这跟它的运营模式有关。面料设计要领先于服装设计。国产面料需要买手型的面料设计师。
张西玲:流行面料的开发风险
(上海日播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
流行面料是这几年的研发重点,但是往往在开发变现上存在风险。首先是开发变现风险,海选确定后,对于海选确定的面料是否能够开发变现。理化风险:理化是否符合上市需求,能够规避。布面品质风险:布面品质是否达到上市要求。
为什么很多国产面料再进入大批量生产时被刷下来?首先,面料商生产周期过长,跟不上上市节奏。品牌商要求供应链加快,也愿意和供应商进行利益分成,但是国内面料商对量的要求大。但是国外面料的订单量要求比较低,500米都可以起订,但国内500米还要另外加钱。理化指标达不到,导致成衣上市风险加大。
其次,进入批量生产时,国产面料常常布面风格与开发差异较大。
面料商可以关注品牌的流行趋势、品牌调性,推广的面料是否适合这个品牌,如果拿休闲面料给商务不太适合。并根据品牌商的需求来确定新面料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