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召开
在以互联网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冲击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针织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怎样利用“互联网+”战略,打造“智慧针织”产业,将是我国针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以“互联网时代的针织科技”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于7月15~16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中纺联领导、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430人聚首无锡,共话“智慧针织”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俞建勇,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导陈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针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陈严,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导蒋高明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智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针织业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从近几年的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针织产品总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利润有所上涨;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行业布局深度调整,产能向我国东西部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单位用水量、耗能大幅下降;国产机械设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减少了用工量;针织行业进入全新领域,如鞋业、无缝内衣、风力发电等;电子商务普及度提高;企业经营模式改变;上市公司出现。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公布,纺机智能制造作为国家振兴装备战略的重点之一,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他指出我国纺织机械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规模快速发展、生产销售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迅速增强、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他同时指出其发展思路,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制造过程优化与升级、加强协作与配套,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继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做好行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工作。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指出,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导向,贯彻《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互联网+针织”系统工程。制造业发展分三种方式,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针织行业的数字化,更多只是针对生产。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整合生产资源、行业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智能化,进而走向智慧的高端,这还有相当长路要走。
此外,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做如何实现“智能制造”与“互联网+”主题报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导蒋高明做“针织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主题报告,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做“经编间隔织物在特殊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的主题报告,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陈严做“新一代功能性再生纤维素纤维”主题报告。这些主题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针织企业怎样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从而实现“智慧针织”。
会上,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华峰纤维研究院、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润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射阳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苏金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企业和高等院校就针织设备创新、产品开发创新、技术创新等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会上还进行了2015年“宗平生针织基金会”优秀论文颁奖,宗平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织技术专家,为我国针织教育的开启、针织专业的奠基、针织技术的研发、针织成果的推广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137篇,经“宗平生基金会”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