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撕逼大战:一场无关输赢的对弈
小编说|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有一个引起社会轰动的话题做引子,一如8月3日,立秋前最闷热的季节,一个被称作“维新运动”的话题搅动微博,刷爆朋友圈。夏日的狂热与话题的激情,正是“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登上舞台的檄文!而话题的挑起者韩都衣舍,正试图用自己的新锐去打破一时的业界沉闷。
8月3日凌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突然出现众多统一边框的“我是维新派”照片,更奇怪的是这些微信号清一色都是韩都衣舍的名称以及头像。
紧接着,韩都衣舍官方微信发布“撕逼”海报,矛头直指优衣库、H&M、ZARA等知名服装品牌。
显然,此举是韩都衣舍发起的“维新运动”传播战役。但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保守派与维新派就是否变法进行了激烈论战,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虽然从彼时来看,保守派占据了上风,但放到历史长河中来看,则历史从来都是变革维新的。
时下,任何企业似乎都被裹挟进“互联网+”的发展车轮中。不管主观意愿,还是被动接受,都不可避免。如同前些年的“互联网思维”,红透半边天。互联网+的玩法,也有典型的传统派和维新派之争。
传统企业的挣扎和焦虑
笔者曾所在的汽车电子行业也在试图挤进“互联网+”的中心,但又焦虑重重。
汽车电子产业作为汽车业的周边产业,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高歌猛进的赚钱效应后,快速进入瓶颈期,汽车电子行业变局在即。
而即使是自己有研发能力的汽车电子企业,因为深陷中国制造业低利润潮,也陷入了保营收和保利润的焦虑。尽管“互联网+”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一夜间红遍大街小巷,原本在典型的传统制造业里挣扎前进的汽车电子行业似乎也引来了一线曙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自身企业宣传时榜上了“互联网+”,甚至是“工业4.0”的概念。但可惜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企业思维,将企业转型带向了离“互联网+”越来越远的疆界。
对于靠买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以及后视镜导航等起家和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汽车电子企业来说,赖以生存的销售方式是线下渠道,通过省代、市代等层层代理的模式,最终将产品库存在经销商和终端店手中,最终再经过终端店,4S店等分发入口流向消费者手中。企业要接触到消费者,也就是用户,中间离了层层“间隔”,而且在典型的“一锤子买卖”的模式下,企业其实不太喜欢和用户发生交互,毕竟一旦和用户发生交互往往就是用户投诉。
更令企业焦虑的在于,虽然传统的制造业也在精心打造品牌,但品牌影响力很难跳出行业圈子,真正影响到用户。从用户调查来看,提到车载导航,汽车导航,用户即使不提及汽车品牌,提及的也是高德导航、百度导航或凯立德导航等地图导航软件的品牌,而车载导航企业自身的品牌则被忽悠或记不起。
长此以往,再加之汽车企业标配汽车电子产品的比例越来越增加,汽车电子企业必然焦虑自己有一天终将会变为“OEM”企业。原本制造业的利润率就低,要是还仅仅只能做“OEM”,那就只能低上加低了。不太好联想的读者,可以想象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能在iPhone手机或小米手机中分得的利润占比就一目了然了。
汽车电子行业仅仅只是国内制造业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勉强可以算作“行”的代表的汽车电子制造业们正在痛苦的穿行,即使打着“互联网+”的旗号,仍旧凄凄惨惨戚戚。而在“衣食住行”的“衣”的一端,“互联网+”却发展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