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棉纺织产业集群企业生存有道
当下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集群经济为我国纺织产业的总量保持和转型升级贡献了力量。近期中棉行协在“棉纺织产业集群工作研讨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各集群代表显示了他们不同的企业生存之道。
调查问卷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集群企业订单数有所下降,特别是进入6月以后,订单数下降更为明显,接单成为企业运行的第一难题。问及这一难题形成的原因,集群政府代表人纷纷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原料价格不稳定,下游行业同样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际上,针对这些问题,各集群自有其独特的解决办法。
首先,面对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许多集群地方政府已建立起完善的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一系列服务,有些集群还实施了棉花补贴、税费返还、运费补贴、优惠电价、促进扩大使用进口棉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困境。
其次,由于国储棉轮出,使国内市场棉价承压,但棉花价格对某些集群的影响并不显著,如江西某以差别化纤维为原料的产业集聚地企业,主要原料是涤纶等非棉纤维,生产品种高度集约化,棉价对他们的影响稍逊,但纱线销售利润下降,同时他们还在积极拓展向下游产业延伸到针织行业。另外其他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生产灵活的特点,面对不稳定的棉价,他们采取随用随买的方式,以降低棉花存储所带来的贬值风险,同时扩大非棉纤维的使用量。另外,集群企业还以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装备的方式减少用工、缩短生产流程,尽量降低生产及用人成本,以规避用电高峰、白天限制生产、夜间集中生产的方式降低能耗成本,以此来积极应对原料价格的波动,坚持主业,渡过难关。
第三,从走访调研得知,面对国内市场低迷,需求下降的现象,许多生产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的运转仍能保持正常,如以生产提花布、印花布为主的企业运行状况相对良好,这一事实证明,产品特色是内外销市场不稳定前提下的一大保命法则。而对于产品特色不明显、以中低档产品生产为主、占据了相当程度市场份额的大部分集群企业来说,他们的生存之道则在于销售的灵活性,企业负责人亲自跑客户扩大销售,维持生产,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多了许多价格优势。从集群整体来看,对于集群企业而言,集群加快产业链建设,保障完善的产业链条也是增加集群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有利条件。
最后,受我国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日本汇率大幅变动的影响,我国的棉制纺织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较为明显,从第二季度以来,出口降幅开始收窄,甚至若以欧元计算,出口额还有所上涨。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国外市场需求不旺的问题,将有望得以缓解。(中棉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