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设计师的不当言论引发蝴蝶效应
前有迪奥前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因发表反犹太言论遭解雇,后有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首席设计师杜梅尼克·多尔奇(Domenico Dolce)和斯蒂芬诺·加班纳(Stefano Gabbana)发表反同性恋婚姻最后被迫道歉。这些大牌设计师们的一举一行似乎都能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杜嘉班纳引热议
杜梅尼克·多尔奇(Domenico Dolce)和斯蒂芬诺·加班纳(Stefano Gabbana)除了是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的创始人兼设计师之外,这两位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同性恋设计师,而且两人还曾是一对恋人。在这种双重的身份下,这两位发表反同性恋婚姻以及反对体外受孕的言论。
在演艺圈以及人权圈引起热议
据悉,当时多切和嘉巴纳的发言立刻引起意大利同志人权组织的反弹,相关组织在言论发出后就已经发起抵制行动,在社交网站上使用“拒买杜嘉班纳”(#BoycottDolceGabbana)的主题卷标,表示“不愿花钱购买该品牌产品,以支持消除歧视行为”。而在演艺圈内,许多杜嘉班纳的忠实粉丝,包括埃尔顿·约翰和丈夫大卫·弗内什(David Furnish),柯妮·拉芙(Courtney Lve),导演瑞安·墨菲(Ryan Murphy)等都表示要抵制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可谓一发激起千层浪。
时尚圈集体噤声
而在此事发生后,相比演艺圈认识和人权人士对此事的多次发声,时尚圈的许多人都对这两人的言论不发表任何意见,包括《Vogue》杂志的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Glamour》的主编辛迪·里弗(Cindi Leive)、《Elle》的主编罗伯塔·米尔斯(Roberta Myers)。《Cosmopolitan》的主编乔安娜·科尔斯(Joanna Coles)等都对此事表示缄默。
有趣的是,在这件事后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的6月份,该品牌发布了秋冬广告,仍然延续以家庭为理念。鉴于这则广告是在此番言论之后,那么家庭牌在此时就显得颇具深味,究竟这个家庭包不包括同性家庭在内,这恐怕只有设计师自己知道。
迪奥开除前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
相比杜嘉班纳两位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可就没有那么幸运,2011年因发表反犹太言论,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遭到迪奥(Christian Dior)的开除,甚至迪奥(Christian Dior)的总裁Sidney Toledano公开批评说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与Christian Dior拥戴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更夸张的是,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还因发表反犹太言论而被捕。
代言人弃穿迪奥的服装
随后,作为一名犹太人,迪奥的代言人娜塔莉 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看到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相关言论的视频后,竟然弃穿迪奥的服装,选择其他品牌的服装出席相关的场合。这在当时也引起一片哗然。
西方人的犹太情节
在西方,犹太人一直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欧洲历史上反犹太人是一贯的,但现在在西方的公关场合里大家都会避免触及这个反犹太这个话题。而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在公关场合上的言论刚好戳痛了犹太人的心,给了许多人一个宣泄口。所以不管有心还是无心,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注定要付出代价。
在结束了与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宾主关系后,迪奥(Christian Dior)也找到新任的创意总监拉夫 西蒙(Raf Samons)。而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则住进了疗养院甚至和迪奥(Christian Dior)就工资问题打起了官司,不可谓不唏嘘。
最终结果都是道歉
无论是哪个品牌的设计师,最终的结果都以设计师出来道歉。这主要是因为设计师的背后站着的是品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设计师就是自己的门面,所以当设计师出错的时候,品牌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无论此番的言论是对是错,只要已经影响到品牌甚至是给品牌带来负面的影响,设计师本人就必须出面认错,以消除对品牌不利的舆论因素。
这也是在告诉各位品牌设计师们,以后在公开场合发表相关言论的时候,记得谨言慎行,不然下一个引发蝴蝶效应的,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