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中国制造业仍相对落后
安徽淮北,服装厂的女职工在加工出口到欧美地区的服装产品。图片来源:五河/CFP
过去十多年,制造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在制造业产品越来越复杂、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将制造业代工等任务和设施转移回国内。尽管中国制造业产值较高,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却不足。
德勤8日在大连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报告称,该机构调查访问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中,仅42%的企业表示采用了集成化手段,在生产流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该机构称,为实现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一步推进计划中强调的技术、信息化和创新工作,还应做出更多努力。
上述报告的发布正值世界经济论坛在大连召开夏季达沃斯会议之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参与了企业访问,总计对超过200家公司展开问卷调查,并收到了133份回复。
新技术之所以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所谓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与过去的“减材制造”构成对照。例如生产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传统减材制造经常要通过切削加工,在形状规则的原材料(例如钢材)上挖掉多余的部分,这就造成浪费。增材制造技术则相反,它是通过一个个组件累加的方式制造复杂零件,用激光束或电子束等将所有组件“焊接”在一起。
德勤企业管理咨询的全球行业顾问合伙人加里·科尔曼(Gary Coleman)称:“3D打印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各种新兴技术正在推动颠覆性的创新,帮助新涌现的竞争者占据制造业等各个行业的竞争优势。他建议中国大力投资发展新技术,从目前的制造业龙头国家发展成全球制造业重镇。”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排名第一,大约是2.5万亿美元。美国排名第二,大约是2万亿美元。但制造业水平并不能完全用产值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德勤称,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为2.6万美元,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16.7万美元,这表明中国制造业尚未充分利用新技术。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经商便利度的调查,中国排在第91位,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排在第4位、第19位和第20位。
科尔曼称,大概5-8年前,制造业物品的复杂程度急剧上升,劳动力在成本中所占比例下降,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这就导致发达国家新建或者扩建制造业设施的意愿减弱,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制造业转移回到国内。
德勤中国战略与运营合伙人张天兵称,“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成为日后中国制造业成功的关键推动力。他称,企业若要赢取市场,则必须解决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