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消费者更挑食 盘点近年来那些消失的大众品牌


http://www.texnet.com.cn  2015-10-30 13:25:56  来源:地产与远方 收藏

  品牌强,不代表能做生意,能交租金。

  “大众”开始变成贬义词,或常被贬称为“庸众”、“羊群”。而“窄众”,不是刚刚出现,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消费者获得了便利,也变得更挑食。商场业主们也从蜂拥去抢Gucci、Chanel,转变为争取新热点,争取做城市第一店。这一篇就来和大家聊聊时装、轻奢、珠宝、手表,这些高端货们。

  高级时装和皮具

  与去年相比,英国品牌Burberry的票数明显提高,而去年排在前面的LV、Chanel、Prada、Gucci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过去一年,许多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屡屡下滑。作为奢侈品行业中数字营销的佼佼者,Burberry通过在天猫以及京东开设旗舰店试水电商。然而大多数奢侈品大牌仍然认为数字营销有损品牌形象。

  其他稳居第一。奢侈品行业长尾够长。中国消费者贡献了Burberry的30%收入,看看它在上海的开店情况,就知道它对中国市场如何重视:浦西嘉里中心(旗舰店),IFC;(460平米,从2010年1月开店至今,陪伴IFC走过最初的梦想,租期于 2015年到期,与业主没有达成续租,被迫关店。)、尚嘉中心、上海K11、港汇恒隆广场、大丸百货(新开)、青浦Outlets、虹桥机场。

  开店要求:理想300-500平米,类似上海的好项目,承租20-30块,静安嘉里的旗舰店,3层门店的面积,承租能力估计没那么高了。2014年4月开业,洽租估计在13年甚至更早,那时候还没有反腐哦,若此时此刻下这样的决定,不知道这个英伦品牌,是不是也会如此激进?此前说好的关小店开大店,是不是守得住一份初心?

  Dior,Chanel,Hermes,Prada,四大天王,都是业主们的宝宝,都不是随随便便开店的,当然前几年驴牌倒是激进的很,此处调查一下,有哪些甲方朋友给了LV装修补贴,后台来讨论看看,嘻嘻)。个人凭粗浅的行业经验,觉得在一线城市,承租能力跟上面的腐国牌子不会差距很远。20-30块,算是很有诚意的价钱了吧。当然恒隆或ifc在调整后可以更高,这个看业主本事了。

  轻奢

  Coach面对的竞争是激烈的。除了后来者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还有来自欧洲的历史更为悠久的品牌,以及一些大牌的年轻副线,比如Miu Miu。消费者的注意力正被层出不穷的选择所吸引,他们正在寻找更多小众而真正彰显个性的品牌。

  其他在轻奢领域稳居第一,这是预料中的事。

  Coach能够保住这个高位,已经值得庆功了。想想4-5年前,Coach在太古香港的东涌名荟城Outlets,坪效可是十几万以上(你没看错,是十几万/平米/月),世易时移,最近Coach一直没有摆脱被黑的厄运,而且自打从中环的旗舰店撤租之后,被黑的更厉害了。榜单上的其他几位也要警惕了,Tory Burch们正在看着你们哦。

  不过意大利法国的奢侈品牌子,几乎都看不起出身美国的以上牌子。如果在mall里与之毗邻,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觉得掉价。所以有时候也蛮心疼他们的。

  珠宝

  蒂芙尼和卡地亚仍然是公司人最喜爱的珠宝品牌之一,而周大福却不再是人们购买珠宝首饰时的第一选择。受到香港零售环境以及名贵礼物销售下跌的影响,周大福2015财年同店销售同比下滑了24.1%,扩张中国内地市场的计划也有所放缓。其他再次拿到了第一。珠宝业也是一片丛林。

  有句说句,把蒂芙尼和周大福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公平的。当然周大福集团随着第三代的接班,也确实有集团层面的转向。对于施华洛世奇,虽然排在这个表前列,但是 declining的趋势,还是阻挡不了的。单单看到很多强势业主都在努力的想把它往楼上移位甚至赶走,而此品牌开店依然强势,就有点看不懂。

  高档腕表

  有接近一半的人没有对这一领域的品牌做出选择,显然,高级腕表的消费还只属于少数群体,但许多人都听过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的名字。过去一年,中国的反腐政策和经济增速放缓仍在持续影响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各大品牌都在默默等待寒冬过去。

  江诗丹顿,内地除上海,基本上都是给代理商开店。图保险。去年在上海ifc一楼,以约70块的价钱承租150平米的位置,该位置前租户为渐入颓势的Frank Muller。历峰集团对于中国市场还是依旧那么的重视。

  中高级腕表

  在竞争者众多的中高级腕表领域,浪琴、欧米茄和卡地亚仍然获得了最多青睐,而一些较为小众的品牌如德国品牌NOMOS也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智能腕表显然对腕表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NOMOS受追捧不代表会在中国开店,事实上,连香港都没有他们的单店,只能窝在少数几家大表行的柜台小角落。

  Longines,Rolex,Omega作为中高端表,似乎消费者对于他们的热情还是没有消退,当然,太贵的买不起。Richemont Group和Swatch Group,各自占领表业的大半壁江山。相爱相杀,每个业主对它俩,又爱又恨。

  品牌强,不代表能做生意,能交租金

  消费者的忠诚度同他们的注意力一样在不断稀释。

  在信息技术和碎片化作用下的中国市场,所谓的中产阶层即公司人群体的口味是不尽相同的。当这一群体变大,他们就需要通过品牌来标榜自己的价值观,以和他人形成区分,大众而平庸的产品,他们不再抱有兴趣。

  我们嘲笑小四装逼,可是谁又不装呢?

  相比起高端品牌,快时尚、化妆品、体育品牌在贩售生活方式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他们的广告费,又有多少能转化为销售额和租金承受力呢?

  作为商业地产的业主,需时时想起一句话: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时刻保持项目的新鲜程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准确判断市场趋势,保持品牌的更新;一方面是在推广及营销上下工夫,比如:成都ifs熊猫爬墙,上海K11蚂蚁搬家,嘉里中心空中芭蕾不惊。

  时尚服装

  优衣库、ZARA、H&M仍然占据着时尚服装类的前三位。人们的选择更多了,无论是美国的A&F、Forever 21,还是国内的欧时力,都得到了类似的票数,H&M的高级副线品牌COS尽管在国内扩张还不多,但也已经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

  优衣库保持领先地位!不知有多少归功于他的试衣间。领头三家的排序和其在中国的门店数成正比,看来曝光率真是不可或缺。

  亲民的价格、准确的定位、迅速的反应能力,优衣库具备的这一切,吸引着高中低各种定位的项目。一签约就是15-20年,尽早占领市场,非常睿智的选择。而且租约中分分钟都签下逃生条款,一旦生意不好就随时调整,几乎是稳赢不输的局面。

  优衣库隶属的Fast Retailing集团,拥有另外两个中高端定位的品牌Theory以及Helmut Lang。这两个品牌选址苛刻,生意表现不俗,其中Theory也刚刚在淮海路上开出旗舰店。

  值得唏嘘的是杰克琼斯的飞速下滑,我们的青春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运动品牌:时尚元素引领增长

  阿迪达斯和New Balance是榜单里仅有的两个受欢迎程度出现了双位数增长的品牌。尽管这两个品牌都在强调它们在运动上的专业性,但至少在中国,它们的营销还是和时尚、搭配更相关,并找了不少娱乐明星合作。所以,中国消费者是真的更爱运动了吗?他们似乎更爱把运动服饰作为时尚用品来装扮自己吧。

  今年是Under Armour风头正劲的时候。看看Under Armour于今年9月在淮海路开出来的旗舰店,品牌创始人从美国过来参加开业活动,就知道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上下两层,面积超过1300平米,承租预计20块左右。此外马拉松运动(在地产圈)的兴起,应该会带旺Asics和Mizuno等专业跑步品牌的热潮。

  女性护肤

  多年来冠军都由欧莱雅和雅诗兰黛两个品牌交替登榜,今年它们却输给了资生堂。资生堂产品的海外代购远比国内专柜受消费者欢迎,这也是它未来3年打算着手解决的难题。另外,去年还不见踪影的悦诗风吟成为了排行榜的第5名。作为爱茉莉集团的代表品牌之一,这同样也暗示着韩妆正在抢夺中国护肤品市场。

  和运动品牌形成鲜明对比,护肤品行业全面开花,几乎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彩妆。

  亚洲品牌在护肤领域超越欧美品牌,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最主要的护肤领域是美白防晒,而这个痛点,是东亚文化的集中体现。

  租赁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愿意开出自己的独立柜台。比如欧美品牌Estee Lauder Group,Loreal Group,LVMH Group,都倾向在商场开出独立的门店。不过亚洲品牌,特别是日韩品牌,在开出独立门店上,显得更坚决。繁冗内部审批流程,内部各自品牌的角力权衡,使得欧美系开独立店不那么干脆。

  彩妆

  在今年最受欢迎的彩妆排行榜上,品牌前三名被欧美高端彩妆品牌Dior、Chanel、Bobbi Brown包揽,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则从去年的第1名直接降至榜单第5名。这说明高端品牌对女性公司人的吸引力已经显现,而低端彩妆品牌正在失去其昙花一现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去年曾位列排行榜第4的国产品牌卡姿兰今年没有出现在前十名中,取而代之的仍然是M.A.C、贝玲妃、植村秀等高端品牌。

  有了护肤品行业的铺垫,彩妆行业的数据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欧美品牌在护肤品的失地,跑到彩妆就被全面收复,各家终于得以各展所长。各deluxe brand也似乎在加快cosmetics的布局,Dior及Chanel今年年初在广州太古汇开出化妆品门店,承租能力杠杠的,目测超50,赶70,特别是霸气的Chanel。市场不好吗?还是品牌太激进?

  部分在商场开设独立门店的化妆品品牌,隶属不同的化妆品集团,扫盲一下:Estée Lauder Group、LA MER 、Estée Lauder、Clinique、Origins、M·A·C、Bobbi Brown、LOREAL Group、Lancome, Biotherm, Kiehl's, Shu Uemura、LVMH Group、Parfums Christian Dior, Benefit, Fresh, Make up forever, Acqua di Parma。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吴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品牌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