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出口开始“冬季长跑”?
进入11月,尽管初冬刚至,但有纺织企业感慨出口市场的“深冬”已提前到来。
在国内、国外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需求复苏缓慢、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大幅升值的不利条件下,今年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没有出现业内期待的反弹,而是继续下跌,1~10月累积出口额降幅达5.4%。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出口企业普遍感觉受欧美与东南亚国家互惠贸易协定的影响,订单“东南飞”的情况愈演愈烈。虽尚值四季度中期,但一些企业已作出全年出口负增长的判断,他们用“熬”来形容当前的经营状态。
全年形势不容乐观
不久前,第11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落下帷幕。作为外贸形势的风向标,广交会的各项数据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本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达177544人,同比减少4.6%;累计出口成交1712.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从数据上来看,采购商和成交额呈现双降,这般萧条的境况与参展企业的感受相一致。
北京宏碧特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英表示,今年是公司首次亮相广交会,总体感觉展会的客流量较少,尤其是到了后期,到会客商更是寥寥无几。“这可能与我们的展位位置欠佳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肯定还是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除了客流量减少外,意向订单的下降也让企业感到阵阵寒意。有企业坦言,大多数采购商在展会上不会签单,只是来看看款式、比比价格,如有意向合作再留下联系方式。
安徽省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佟鑫表示,今年企业的出口降幅可能要比去年还要大。他认为,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攀高导致了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欧美经济增速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主销市场的订单始终不见起色。“目前,日本市场稍有改善,但总体来看,出口市场的环境还是不容乐观。”佟鑫认为,现在正值市场洗牌的加速期,因此,企业必须花大力气攻克“转型”的课题。
据海关统计,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且按美元计降幅再次扩大至两位数。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纺织品出口92.1亿美元,下降5.5%,服装出口144.5亿美元,下降13.9%。1~10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349.8亿美元,下降5.4%,其中纺织品出口910.6亿美元,下降1.9%,服装出口1439.2亿美元,下降7.5%。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于去年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基数较大,所以10月单月出口降幅再次扩大至两位数。此外,受汇率波动及产业转移的影响,除美国外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均未恢复。国内方面,企业面临的问题如融资难等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
目光转向新兴市场
天津田歌纺织有限公司的主营商品是中高档色织面料及服装,其中近9成的产品销往欧美市场。公司营销总监张慧雪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低端色织面料生产基地。目前,欧美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一些贸易协定,其关税利好使东南亚国家从生产成本上更具优势,导致低端产品订单大量向这些国家转移。所以,我们必须在中端产品上稳固自身优势,并且向高端转型。”张慧雪坦言,受制于棉花配额限制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企业已无法和东南亚业者在成本上抗衡。“现在,我们能拼的就是性价比,将有设计感、质量好、价格实惠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同时跟进后续服务。让客户对我们建立起高度信任和依赖。”张慧雪预估,今年公司全年的出口额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降幅能控制在5%以内。
据介绍,从两年前开始,天津田歌纺织公司就已加大产品研发人员的扩充力度,希望以此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现在感觉市场的变化速度要比企业‘转型’的速度更快,因此我们只能是加快步伐。目前看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压力很难在短时期内有所缓解。”
而马英的做法则不同,她在本届广交会上除了积极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采购商沟通外,还结识了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商,希望展后继续沟通并进行合作。
事实上,在一片跌声中,部分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出口中不多的亮点。前三季度,我国对非洲出口纺织品服装保持了6.8%的增长,对中东地区增长5.5%,对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幅都达到一成以上。
有专家指出,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外,大力开发新兴市场也应成为必修课。今年,我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分别签署了自贸协定。由此,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关税将在短时期内降为零,相信未来,我国还将与更多国家签署贸易协定。在传统出口市场竞争加剧的当前时期,企业应对已与我国开展自由贸易的市场给予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