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行为不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免)税
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日前发出通知,规定自3月1日起,凡自营或委托出口业务具有以下7种情况之一的,出口企业不得将该业务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出口企业将空白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出口退(免)税单证交由除签有委托合同的货代公司、报关行,或由国外进口方指定的货代公司(提供合同约定或者其他相关证明)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业务实质上是由本企业及其投资的企业以外的其他经营者(或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假借该出口企业名义操作完成的。
——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的同一批货物既签订购货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或协议)的。
——出口货物在海关验放后,出口企业自己或委托货代承运人对该笔货物的海运提单(其他运输方式的,以承运人交给发货人的运输单据为准)上的品名、规格等进行修改,造成出口货物报关单与海运提单有关内容不符的。
——出口企业以自营名义出口,但不承担出口货物的质量、结汇或退税风险的,即出口货物发生质量问题不承担外方的索赔责任(合同中有约定质量责任承担者除外);不承担未按期结汇导致不能核销的责任(合同中有约定结汇责任承担者除外);不承担因申报出口退税的资料、单证等出现问题造成不退税责任的。
——出口企业未实质参与出口经营活动、接受并从事由中间人介绍的其他出口业务,但仍以自营名义出口的。
——其他违反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法律法规的行为。
两部门明确表示,出口企业凡从事上述业务之一并申报退(免)税的,一经发现,该业务已退(免)税款予以追回,未退(免)税款不再办理。骗取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退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并由省级以上(含省级)税务机关批准,停止其半年以上出口退税权。在停止出口退税权期间,对该企业自营、委托或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免)税。
来源:商务部
- 国家发改委:上半年纺织行业生产出口加快增长 (07-30 14:20)
- 中国对阿塞拜疆出口服装类份额进一步减少 (07-30 14:17)
- 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通过对华产品征税提案 (07-30 11:20)
- 美将提第二份美中贸易关系报告并举行听证会 (07-30 11:19)
- WTO报告:中国的世界纺织贸易份额提高到24% (07-30 11:05)
- WTO成员国对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分歧严重 (07-30 10:57)
- 罗奇:汇率法案凸显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07-30 10:56)
- 美财经委通过汇率制裁法案 意在对中国施压? (07-30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