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化纤副总孙亚:修得过硬功笑赢反倾销
——访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亚
记者 袁跃
34岁的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亚,率领只有4人的小小财务部打赢了与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官司!2007年4月11日,美国商务部当天公布的终裁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54家中国化纤企业中,有19家应诉,其中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化纤)获得了该案中惟一的零税率;另有18家企业获得3.47%至4.86%不等税率;其余35家未应诉企业则要被征收44.3%的反倾销惩罚性税率。
时间回溯到2006年6月23日,美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反倾销起诉书,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101.52%的平均反倾销税。被直接列名的中国聚酯短纤生产企业共54家,江南化纤、远纺工业和宁波大发企业被要求强制应诉。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聚酯短纤产业一片哗然。该案件影响到对中国化纤产业的进与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前景也蒙上了阴影,如果应诉失败,宁波慈溪市就有近50家化纤企业将面临困境,数万工人将失去工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什么众多的国内企业一提反倾销就望而却步?甚至连应诉都不敢?而江南化纤却获得零税率的判决,原因何在?为此本报记者对孙亚进行了特约专访。
财会信报:作为中国对美国出口聚酯短纤的第二大企业,江南化纤虽然清楚地知道应诉美国反倾销要面临漫长的诉讼过程、严格的现场核查、高额的律师费用,以及胜败的不确定因素,但为了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利和整个行业的出口利益,您还是毅然选择了应诉。事后,美国律师也称,他参加过近百场反倾销核查,江南化纤的核查是他所见过的最完美的一次。请问孙总,您凭借什么才有勇气敢于打这次反倾销官司?
孙亚:国际市场对江南化纤十分重要,我们绝不能失去,对于国际贸易我们没有选择退路的余地,作为外向型企业如果不应诉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对于反倾销我们从2003年就从和欧盟的反倾销官司中赢得了宝贵的经验。
每个月我们都会浏览商务部网站,看有关的商务报告,了解国内外的政策法规,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会经常发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就不会打赢一场硬仗。
财会信报:一提到美国法庭,人们就会想到庭审时控辩双方的唇枪舌剑,开庭时您到庭了吗?是不是胜败取决于庭审时的准备与运气?
孙亚:我没去美国开庭,全权委托律师,开庭其实很简单,时间并不长,关键在于递交的日常资料是否经得起检验,而不是开庭的那一瞬。美国调查组检查的是日常的财务档案、核算体系、现金流、进出口单据等,财务部从合同、报关单到凭证,每月都会按照发票号码装订存档;从生产流程到成本核算每一张单据都有据可查。按调查组要求填的A、C、D三份卷子以及补充材料合起来有一尺多高、1000多页,每页都要填具数字,非常琐碎,要求很细。
可是由于江南化纤财务部的日常工作十分规范,填这些答卷就没什么困难,从每一笔原料款一直到审计报告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完整、真实的单据可查。
财会信报:现在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设置了内账、外账两套账,而江南化纤作为一家不足300人的民营企业,是如何做到财务规范化的?其理念是什么?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宽,出口企业数量日趋增多,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计账目不清、账目设置不符合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这类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很难通过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审核,对于这种观点您如何看待?
孙亚: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企业经营的理念难免参差不起,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的财务就都不规范,只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工作完全可以规范。
江南化纤的进出口贸易是依据中国的财务制度而设定的,之所以这么做是法律、法规本身就这样要求,再有企业要想做大,就不能搞投机,而要稳扎稳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财会信报:孙总,您是受父亲孙祖康——江南化纤董事长之邀才来此任职,之前一直从事银行工作。将门出虎女,在短短几年的国际市场拼杀中,您的国际金融及财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发挥了哪些优势?您是怎样把公司的财务工作管理得有声有色?
孙亚:我2001年5月份来到江南化纤,那时公司刚成立几个月,一开始我着力完善建立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一套严格和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物流体系、财务体系和档案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发展,我们就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学的是金融专业,在农村信用社工作8年。从临柜员做到主办会计养成了细致工作的习惯,银行工作是非常严谨的,同样在企业做财务不能怕麻烦,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财务工作的细致操作。为了使江南化纤的财务规范起来,我在招聘财务主管时,选择了一位在外企工作过的、财务工作极其规范的得力助手。选择与人员素质同等重要,而这离不开我的父亲规范经营企业的一贯理念。
财会信报:您是靠什么带领江南化纤走出了国门?打赢反倾销靠的是日常工作的积累,但这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精神,您能不能谈一谈这方面的感受?
孙亚:江南化纤不足300人,最初我父亲经营服装,可是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压力大、效益低,后来经过市场调研,看到化纤是机械化、技术型产业。船小好掉头,我们就改做化纤了。一个企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于企业长远、正确的理念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在于管理层有没有使执行层面得到最大潜力的发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要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加班费当然要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职工是劳动第一生产力,光从这个角度出发,难免含有剥削的成分。企业也要为职工的利益着想,要做到“以人为本”。每逢职工个人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助加以解决,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好的产品离不开人,如果一个企业做不到以人为本,就很难得以发展。
在待遇、薪酬和保险方面江南化纤都比当地同行要高,江南化纤和每一位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许多小型民营企业劳资双方都不愿签合同,我们也遇到职工不愿签的情况,每到这时,我们就会耐心讲解,签订劳动合同会使职工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也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走出国门是许多企业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梦想,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有过硬的产品,做有心人、勇于尝试,发挥团队的力量目标就会得以实现。
财会信报:请谈谈在负责财务工作的同时,您是怎样很快将市场拓展到了美国?
孙亚:起初对于进出口贸易我是很陌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耐心、有信心、有上进心就会从陌生到熟悉,很快融入新的环境。
平时,我会经常上网比较国际大公司的性价比,与他们取得联系,推荐江南化纤质优价廉的产品,经过艰难的拓展,终于几家大型的美国跨国公司看中了我们的产品,产品突破了国界,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2004年出口业务有了起色,随着与美国两家公司的签约,2004年出口美国金额达1000万美元,到了2005年则达到2000多万美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多万元。
做到这些,不学习、不上进,是万万不行的。每天晚上,我都要看外贸方面的书,不然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同样在选择业务人员时,我会挑选肯上进、可塑性强的年轻人。他们能够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进取的人才会为企业带来价值,同时这也是对他自身能力的提升,即便是独生子也不怕,但是如果他对压力无动于衷,不求上进,这样的人就不适合江南化纤,他的出路就只能是另谋出路。就是凭借着不怕压力的团队精神,一支只有十几人、平均年龄才28岁的年轻团队,使出口业务焕发了生机,江南化纤也由此登上了更高的顶峰。
离开了人,企业从何发展?任何企业离开了这个法则获取的只能是短期利益,长远目标的实现也将与其无缘。“山高人为峰”,这句话的确值得每一位企业负责人谨记。
来源:财会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