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丝绸集团与蚕农建立共存共建共享关系
“丝绸产业的第一车间在农村。丝绸产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与农民打交道。我们要帮助农民、扶持农民,实际上最终的结果是帮助自己。没有农村的丝绸产业,就没有丝绸的工业;没有丝绸工业,就没有丝绸产品;没有丝绸产品就谈不上纤维皇后。”这是广东丝绸集团公司蔡高声董事长在“全国十大国有企业典型——广东丝绸集团宣传报道媒体见面会”上,对丝绸产业与农村关系最朴素的诠释。
种桑养蚕是丝绸纺织产业链的源头,蚕丝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和数量。多年以来,广东丝绸集团通过不断完善和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做好从育苗、制种、种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服装生产到进出口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将贸工农科一体化机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2006年广东丝绸集团的利润总额达1.19亿元,贸工农行业税利15.8亿元,进出口额达23.3亿美元,出口国家达159个。
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中,蚕茧的收购价是公司与农户双方利益分配的关键。“对待农民问题上,我们坚持一条:少赚不亏。”蔡高声说。蚕农与企业是一种共存共建共享关系,没有蚕农养蚕,丝绸企业就失去基础;没有丝绸企业挑大梁,蚕农利益就没有保障。根据这条底线,广东丝绸集团下属的缫丝厂与蚕农共同签订收购合同时,确定收购的保护价,并承诺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格收购。市场风险由企业兜底,稳住了种桑养蚕农民的积极性。为了保证蚕茧的质量,对于蚕农也提出了要求,即要求其接受技术指导、按技术规范生产、购买公司提供的物资、规定每张蚕种交售的茧量。通过企业与蚕农的互动,目前广东桑园面积从几年前的25万亩到80万亩,种桑养蚕的农户从10多万户增至35万多户,形成了粤西雷州半岛和粤北山区以及西江流域茧丝产业带。
贸工农科一体化为广东农民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为了扩大贸工农科一体化影响,广东丝绸集团已将触角延伸至产蚕大省广西和湖南,通过股份制合作,发挥广东丝绸在贸易、科技、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