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草根经济”缘何成了“参天大树”
——“走进萧山民企500强”
刚刚新鲜出炉的2006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萧山民企“一枝独秀”,以28枚“金牌”在全国3000多个县市(区)领跑,其数量甚至比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多。萧山民企缘何这样“牛”,过去“睡地板”的小老板靠什么将“草根经济”培育成“参天大树”,民营企业家们用什么“利器”将雪球越滚越大?
“块状经济”海洋养出“大鳄”
近年来,大力扶持发展“块状经济”是萧山推进民企换代升级的重要“法宝”,而以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块状经济”在将萧山经济列车不断驶入“快车道”、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引擎”的同时,“块状经济”这个深海也不断培养出了一个个“经济大鳄”,他们成为几十个优势产业“部队”的“领军”,而获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28家民企无疑是“领军”中的“将军”。
经过多年的发展,萧山形成了纺织印染、羽绒服装、钢结构和汽车配件四大产业。四大产业集群的壮大过程中,逐渐兴起了“世界羽绒之都”、“中国钢结构之乡”、 “中国化纤名镇”等几十个“块状经济”。而入围全国500强的我区民企是其中的“领头羊”,像产值100多亿元排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9位的浙江恒逸集团,就是化纤织造板块的佼佼者,上市公司东南网架就是钢结构板块的“排头兵”。
排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86位的浙江翔盛集团,10多年前仅仅靠10多万元的贷款起家,从靖江镇开始创业。几年后,企业迁到了大力发展化纤板块的党山镇,并延长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大力调优产品结构,企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近年来,集团累计投资5亿多元,新上大量国际一流的生产线,使产品始终占领技术“高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1亿多元。他们还将追加投资续上15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并深入开拓切片纺,在特色产品的研发上下功夫,确保产销年均增长20%以上。
“科技引擎”推动民企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萧山民企大都起步于传统产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打拼”市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家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他们开始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开发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生儿”,以占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东南网架集团是去年新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新军”,并一跃冲到了第363位的位置。熟知该集团的人都知道,这几年东南人一直没“闲”着,异常活跃。除了出巨资兴建萧山医院、在域外建起多家钢结构公司外,集团还审时度势,向新领域拓展。2004年,东南人同香港梅泰克公司合作投资兴建的金属薄板项目,一期总投资就达10.2亿元,设计年产能力为50万吨,生产线主体装备均从德国、意大利引进,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高投入没“辜负”东南人,今年,金属薄板产能达到20万吨,新增产值10亿元。
民营企业家认识到:科技创新、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才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和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据了解,去年,我区年营业收入总额2亿元以上的民企121家,其中绝大多数都设立了技术研发部门,恒逸、东南网架、传化等入围全国民企500强的6家企业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全国民企500强第84位的传化集团一直注重科技软、硬件投入,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目前,仅传化股份公司就拥有一支200多人组成的专业从事纺织印染助剂研究开发的科技队伍。目前,公司已有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项目6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科技成果通过省级科学技术新产品鉴定的24项。难怪,“底气”十足的传化人连续多年入围全国民企500强“排行榜”。
“走出家门”寻求打开市场“新蓝海”
过去,小打小闹的“老板”们往往都拘泥于企业总部所在的村或镇街,就地“徘徊”,孤芳自赏。然而,如今眼界开阔的企业家们将视野放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我区全国民营500强的“龙头”、排名第39位的恒逸集团无疑为众多民企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近年,该集团积极寻求域外发展空间,除了将大部分产品打到了国际市场外,还“大兴土木”新建“下代企业”,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找“退路”。前两年,他们和另一产值超百亿元的荣盛集团“强强联合”,出资50亿元在宁波建起亚洲最大的PTA项目,为打造业界“龙头”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他们还将在临江工业园区建设己内酰胺(CPL)项目,CPL及其配套项目计划投资41亿元,年产能20万吨,2009年底前投产。还要在钱江世纪城建设集团研发行政综合大楼,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成集总部营运管理、科研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于一体的营运中心,向更深的领域“试水”。三大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全部完成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从而为恒逸力争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在萧山民企中,走出“狭小空间”去寻求发展的不仅仅恒逸集团一家,年营业收入总额2亿元以上的121家民营企业几乎都走上了“走出去”发展的道路,他们或将产品打到了国际国内更大的域外市场,或干脆另起“炉灶”,以民外合璧、挂靠强手、资本收购、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打造“新生力军”,力争在全球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6年,东南网架的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还拿到了8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配套工程项目,为萧山民企大大地“争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