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威达近亿美元增资佛山氨纶厂
全球最大综合纤维和聚合物厂商美国英威达(INVISTA)公司昨日由公司执行副总裁大卫・邓肯(DavidDuncan)带队赶赴华南市场,郑重宣布将追加佛山工厂9960万美元投资。去年11月,英威达已在这家与佛山塑料集团合资的工厂中慷慨投资了1.28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广东纺织纤维业中最大手笔的外商投资项目。
邓肯希望通过增加此番投资进一步提升英威达佛山合资公司的氨纶产能,进而满足市场对优质氨纶纤维快速增长的需求。握有LYCRA(莱卡)和COOLMAX等知名纺织面料商标的英威达胃口相当大,除了广东佛山,还在江苏 连云港、上海青浦等中国化工纺织重镇跑马圈地,显然不希望中国纺织纤维市场的话语权旁落到竞争对手―――暂居全球第二的韩国晓星商社手中,后者已在中国完成近4万吨氨纶的产能投资。
9960万美元增资华南
昨日,邓肯带领英威达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李兆邦、服饰部亚太区执行副总裁韩克定等高层一行巡走华南,宣布增资996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据悉,这笔高额的追加投资将用于兴建英威达佛山合资公司的新生产线,预计新建生产线规模将达到1.25万吨。
2006年11月,英威达正式结缘纺织化工要隘广东佛山,在位于佛山三水的西南佛塑新材料工业园筑巢,与佛山塑料集团合资成立大型氨纶厂,该生产基地总投入高达1.2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广东省纺织纤维业最大手笔的外商投资。
此外,英威达还在江苏连云港、上海青浦等化工集聚地积极布点。据悉,刚刚收购了上海青浦当地的一家尼龙地毯纤维工厂,还将在当地兴建一家汽车安全气囊纤维工厂,并打算在上海兴建一个世界级的尼龙6.6中间体和聚合物工厂。
邓肯自信地表示,“通过这些扩建以及全球四个区域市场的同步增加产能,英威达将持续超越早前宣布的计划。”去年,该公司公布了未来三年内在全球提升5万吨氨纶纤维产能的计划,但眼下,英威达已快速实现了4.5万吨氨纶产能的提升,时间表大为提前。
与晓星商社对弈中国
紧随英威达之后的世界第二氨纶制造商韩国晓星商社也不可小觑。截至2005年底,晓星的氨纶年产达5400吨,在中国居于老大地位。中国本土氨纶产业虽快速发展,但现有28家本土生产商的总产量不过25万吨,而晓星在浙江嘉兴和广东珠海两地合计投资2.82亿美元的工厂年产量已达3.1万吨。今年,晓星向位于广东的氨纶厂追加了35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提升公司产能,至此在中国氨纶市场的总产能已达到3.9万吨。
韩国晓星商社在中国市场的加速跑,令身为老大的英威达隐隐感到潜在压力。一位化工业界的人士分析,确保全球及区域市场的江湖地位是促使英威达再度慷慨砸下重金,扩建中国市场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英威达在这两年内完成5万吨产能的提升,其在氨纶市场的话语权将无人可撼。
当然,摆在英威达面前的事情还很多。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加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INVISTA麾下最为知名也最赚钱的服饰纤维品牌莱卡(LYCRA)和伊莱斯邦(ELASPAN)已被广泛应用到全球各地的成衣、游泳衣、内衣和运动服等领域。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由莱卡总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杜邦,而不是INVISTA.邓肯告诉记者,其一直在加强品牌宣传,并通过各种大型活动来强化消费者对英威达的认知。“李兆邦则向记者透露,从明年开始,他将从新加坡搬到中国上海来办公,而韩克定早已常驻上海。毫无疑问,中国是英威达亚太市场的重中之重,没有理由让它旁落到竞争者手中。
■主角
脱胎杜邦公司的INVISTA
以氨纶为中心的纤维生产只是英威达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服饰业务,这家并不为大众消费者熟悉的化工巨头还同步经营中间体、功能与室内材料、聚合物与树脂等核心业务。邓肯自豪表示,汽车、饮水的塑料瓶,乃至日常穿着的服饰,……都有可能使用英威达的产品。
英威达的前身为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公司,2004年4月30日科氏工业集团(KOCH)的附属公司耗费了44亿美元,聪明地从杜邦手中收购了这家公司,并更名为INVISTA.当时,英威达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化纤和中间纤维制造商,在全球140个国家拥有近2万名员工。单在2002年,盈利数字就达63亿美元,利润曾占到杜邦整体收入的23%.这桩并购交易轰动一时。并购后,科氏将麾下另一家聚合物及中间体生产商KOSA公司并入其中,令英威达如虎添翼。截至2004年底,英威达的氨纶总产能6.67万吨,占同期世界总产能的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