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花相关税以及主要产棉国政策分析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04 12:56:30  来源:中瑞金融 收藏
华兴纱管

  首先来看看2008年有关棉花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
  2008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现将2008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公布如下: 
  一、2008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
  二、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援助、捐赠等贸易方式进口上述农产品均需申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并凭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办理通关手续。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产品,免予申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
  三、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的基本条件为:2007年10月1日前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纳税记录(需提供2006年及2007年有关资料);2005至 2007年在海关、工商、税务、检验检疫方面无违规记录; 2006年企业年检合格;没有违反《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小麦
  ……
  (二)玉米
  ……
  (四)棉花
1、国营贸易企业;
2、2007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3、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
四、上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历史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
  (一)如进口关税配额量能够满足符合条件申请者的申请总量,则按申请者申请数量分配关税配额量。
  (二)如进口关税配额量不能满足符合条件申请者的申请总量,则有进口实绩的申请者,可优先获得配额;无进口实绩的申请者,将以其加工能力或经营数量等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进口关税配额量。其中申请数量低于按比例分配数量的,则按申请数量分配。
  五、2008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07年10月15日至30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见附件),并如实填写。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07年11月30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8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出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其次,我们来看看我国棉花滑准税政策解析:
    关税政策和配额政策共同构成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WTO等国际贸易协定的框架内,通过政策措施为我国棉花产业链创造更有利于发展的内外环境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一、   WTO协定的有关内容
  根据WTO协定和中国加入WTO有关棉花市场准入的承诺,中国政府采取关税配额(TRQ)的形式取代主动配额的形式对棉花进口进行管理。并承诺,在加入初期给予74.3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到2004年将增加到89.4万吨。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率为1%,超出配额的进口税率加入初期为76%,2004年将降至40%。国内非官方贸易公司将有权获得占总量67%的棉花进口配额。在中美协议中,中国政府承诺,在三年之后,取消棉花的专营权,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减少国内补贴使贸易扭曲消除。需要说明的是,中美商定的优惠关税配额量并不是中国对最低进口量的承诺。由此可见,配额和关税制度是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符合WTO有关协定的。
  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合理控制进口外棉的数量和节奏,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坚定立足于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调节为辅,“滑准税”政策有利于将进口棉的价格保持三个适当的水平,既能够使纺织工业盈利,也能够保持农民的植棉积极性,避免形成棉花进口——国内生产萎缩——再进口,越进越缺的恶性局面等方面历史上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我国棉花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二、   滑准税政策沿革
  2005滑准税政策:自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对关税配额外报关进口的棉花按“有数量限制的暂定关税生产率”征收进口关税。以滑准税方式确定暂定关税税率,税率滑动范围为5%-40%。具体方式为:当进口棉花价格高于或等于10029元/吨时,暂定关税税率为5%;当进口棉花价格低于10029元/吨时,暂定关税税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Ri=INT[(Pt/(Pi×E)-1)×1000+0.5]/1000 (Ri≤40%) 。关税=Ri×Pi×E 。其中: Ri--暂定关税税率,当Ri按上式计算值高于40%时,取值40%; E--美元汇率; Pi--关税前价格(美元/吨);Pt--常数,为10531(即10029×(1+5%));INT--取整函数
  2006滑准税政策: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的税目、税率进行调整的公告内容,2006年对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税号52010000),实行5%-40%的滑准税,但对基准价和目标价进行了调整,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0746元/吨时,暂定关税税率为5%;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0746元/吨时,按暂定关税税率计算。
  2007滑准税政策:《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中规定,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6%-40%滑准税。据了解,具体方式是: 1、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为6%; 2、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按公式计算:Ri=INT{[Pt/(Pi×E)+α×Pi×E-1]×1000+0.5}/1000(Ri≤40%);关税税款=Ri×Pi×E。其中, Ri—暂定关税税率,当Ri按上式计算值高于40%时,取值40%; Pt—常数,为8.8元/公斤; Pi—关税完税价格;CIF价格,单位为“美元/公斤”; E—美元汇率;α—常数,为2.526%; INT—取整函数。
 
三、国际棉价波动与2007滑准税政策
  1、新税则弹性化了进口棉的价格门槛,建立了内外棉价格联动机制
  下图是根据2007滑准税公式,对历史数据进行倒退计算出的滑准税下国际棉花价格变动下的进口成本。成本曲线呈现出与国外棉花价格波动有一定的正关联关系,这是与2006滑准税的一个重要区别,也就是新滑准税更体现了国际棉花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同时按2007滑准税计算出来的进口棉提货价基本落在2006滑准税目标价上,这也可以看出,新税制对以前的滑准税的过渡还是比较严密的,同时近一年倒推运算出来的滑准税价波动重心基本上落在2006年滑准税目标价上,这也折射出政策面对这个棉价重心的肯定。所以2007滑准税政策的第一个影响是,“反映波动,肯定重心,平稳过度”。第二,通过下图还可以看出,2007滑准税下的成本价不仅反映了波动,而且也平滑了价格波幅,这对稳定棉价是有益的,因为相对稳定的棉花价格对我国棉花产业链是有战略利益的,这样确立了一个符合调控目标的价格杠杆,策略地展现了政府对调控价格,稳定市场的态度。

    2、2007滑准税对汇率波动关于进口棉成本的影响有一定的熨平作用
  滑准税公式有两个变量,即Pi和E。下图是假定国际棉花价格在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滑准税率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分析图。可以看出滑准税率同汇率之间的关联关系是,本币升值,税率上升;本币贬值,税率下跌。

3、国际棉价波动和滑准税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下图的上半部是COTLOOK远东指数2003-2007走势图,下半部是倒推复原的同期滑准税率变化曲线。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一,完税价格向上突破11.397元/公斤后(按当前汇率测算对应外棉价格应在66美分/磅),外棉价格与滑准税率呈现不相关关系。第二,滑准税后价格若向下突破11.650元/公斤后(按当前汇率测算对应外棉价格应在42美分/磅),外棉价格与滑准税率呈现不相关关系。第三,在完税价格11.397元/公斤之下,同时滑准税后价格11.650元/公斤之上(也就是按当前汇率测算的66-42美分之间波动时),外棉价格波动与对应的进口滑准税率,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关系。

    4、滑准税下进口成本的动态分析
  为了能够准确的测试出滑准税对进口棉花成本的动态影响,我们不妨建立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就是假设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上,国际棉花价格呈现均匀的上升变化或均匀的下跌变化,而后分别判断斜率。如下图所示,当进口棉花滑准税后价格跌穿11650而继续下跌时,外棉进口成本有一个快速的下降过程。在完税价格11.397元/公斤之下,滑准税后价格11.650元/公斤之上(也就是按当前汇率测算的从66向42美分下跌的过程中),由于外棉价格波动与对应的进口滑准税率之间明显的反相关关系,所以平滑了价格波动对进口成本的影响,这个时候滑准税反过来对价格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因而进口成本下行平缓。如果66美分之上继续上行,由于税率恒定,但基数增大,进口成本趋势变化表现为比较陡峭的上升曲线。
 

  根据上述公式测算,新滑准税对棉花价格总的影响是,在取消了进口棉的价格门槛,反映棉价波动,建立了内外棉价格联动机制的同时,也在一定区间内平滑国际棉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符合调控目标的价格杠杆。
 
四、2008年滑准税相关探讨
  有关人士表示12月20日前后新的滑准税政策将公布。可以做如下探讨:
  1、2008年的棉花进口关税仍将是滑准税,仍是悬挂而无法托底的,税率总体水平可能下调1-2个百分点,而且关税的最高上限调整的可能性不大,4%—40%或5%—40%的机会比较大。对于一些外商和棉纺企业提出的4%固定关税提案,被有关部门否定,保护棉农和中国棉花企业仍是大的框架,能做的只是在局部或细节上调整。
  2、由于部分棉纺厂和棉花企业反映2007年滑准税公式繁琐且不易理解,因此2008年在滑准税的计算上倾向于简单、明了、更实用,不会再有一些详加解释的常数。Ri=INT[(Pt/(Pi*E)+a*Pi*E-1)*1000+0.5]/1000(Ri≤40%)对大部分企业领导人而言,从理解到应用并不容易。笔者曾对一些做进口棉生意的朋友调查,能熟练计算和应用的不多,至于设定常数的原因和目的几乎没有人知道。因此,有关人士表示,让棉纺、棉花企业都能了解并应用公式计算进口棉价是大势所趋。
  3、在新的滑准税公式下,棉花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底部上涨500元/吨还是300元/吨?国家有关部委的争论一度很大,农业部认为上调500元/吨幅度问题不大,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要尽量减轻,300元/吨的幅度过小,不足以保护棉农和流通环节。其它部门则认为300元/吨比较合适,无论从内外棉的差价上还是棉纺企业需求的角度都是比较合理的。由于2007/2008年度籽棉价格持续高开高走,棉农收入稳定增长,因此农业部可能让步,使进口棉的底价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300元/吨。
  4、从滑准税制定意图看,外棉比国内同级别棉价高200—300元/吨可能是这次关税调整的既定基调。既要保证国棉的竞争力,又要让外棉进入中国供应市场,因此内外棉价差不宜拉得过大。中国主港表面价格要差300元/吨左右,扣除净重结算、低回潮等因素,国内外同等级棉价基本一致,对国棉质量的认可和其它原因,使国内纺企仍倾向于采购国产棉。
  5、棉价稳定仍是滑准税调整的重心,不会像某些外商预期的那样“大刀阔斧”的修整。有关部门一再表示,降低滑准关税的目的一是降低国内外棉花的差价,给棉纺企业一个采购进口的机会,但不会像2003、2004、2005年纺企通过低价外棉获取利润那样突出。另外,不能也不敢对固有的滑准税形式做大的调整。应该注意,相对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棉价的波动幅度将增大,要想不发生2007年5月—8月国产棉“脑袋大,帽子小”的现象。近期只能将滑准税下外棉进口价的下限调低,取消滑准税或以固定关税代替的方法近两年不具可行性。
 
  第三,来看看国际农产品定价机制更迭对我国棉花产业链的影响:

一、国际农产品定价机制的扭曲、成因和影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4%,就业人口为总就业的2.3%,属于经济结构调整中份额逐渐下降的产业。传统的农业在美国这个强国的各产业附加值的对比中,属于较低附加值产业。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经济,产生了补贴政策。
  根据世贸组织的《农业协定》,美国的农业补贴限额是每年191亿美元。《2002年农业安全及农村投资法》宣布在未来10年内将联邦补贴提高67%,总计达1900亿美元,法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补贴水平。这个法案的签署当时被称为美国农业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棉花来说,补贴的形式为生产者补贴(STEP1)和出口商补贴(STEP2),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生产者补贴(STEP1)。根据巴西诉美国政府所提供的数据,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美国棉花生产者共得到124.7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是139.4亿美元,补贴率为89.5%。也就是说,美国棉农每销售l美元的棉花,政府另外付给他们89.5美分。补贴的基础是世界棉花调整价格(AWP),但从美国的农业法案实施以来,基础贷款率一直是不变的。补贴政策的实际执行是,美国平均每年给2.5万户棉农大约30亿美元的补贴,平均每户棉农得到的补贴高达1.2万美元,美棉的竞争力由此产生。欧盟的农业政策同美国的情况相似,补贴的力度更大,不同的是,美国“脱钩”为绿箱政策,欧盟实行的是蓝箱政策。
  尽管如此,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却很高,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占农业收入的21%和美国全部出口价值的8%,农产品贸易一直是盈余。从世界市场的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占34%,玉米占21%以上。由于美棉在国际棉花贸易中比重(38%)、世界贸易美圆计价、以及定价中心的所在地等原因,造成了美棉事实上左右着国际棉花价格的定价基础。我们把这个由于补贴造成的棉价低位称为“定价机制扭曲”。
  补贴是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的手段,客观上形成了棉花价格的上行压力和下行动力。由定价机制扭曲而造成的全球棉花低位给其他棉花生产国的棉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二、就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各国对美的意见
  在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会见了前来参加论坛的西非五国家部长时表达了,“中国也是棉花生产国,中方对西非产棉国面临的问题十分理解和关切。中方将努力推动发达国家落实WTO香港会议精神,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同时向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棉产品提供免关税及免配额待遇”的意见。
  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拉美国家的环太平地区的APEC成员国领导人表示,他们准备好削减农产品补贴及关税,以重新启动陷入停滞的全球贸易谈判,APEC领导人在一份专门针对多哈谈判的声明中宣布了三项具体举措:首先是进一步削减农产品补贴以及更大程度开放农业;第二是实质性削减工业品关税;三是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APEC声明称,“我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致力于在多哈谈判涉及的关键领域作出重大突破”。同时这三项举措正是多哈谈判中三个最难的部分。
  APEC的21个成员经济体占了全球贸易额的一半。APEC涵盖了除欧盟外的大多世界贸易大国。历史上多哈谈判的议程和启动事实上都是APEC安排的。
 
三、国际政策分析
  1、“和为贵”是世界各国经贸政策的共同诉求。
  美国方面:
  巴西诉美国棉花补贴违规案是WTO历史上有关大宗农产品补贴争端的第一个案例,是多哈回合关键性的农业谈判中的重要而敏感的议题。2004年6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定美国棉花补贴违反了WTO规则,认定补贴促使美国棉花产量及出口增加,从而压低了世界棉花价格和损害了穷国农民的利益,要求美国调整措施使之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取消非法补贴。另外,日益庞大的美国财政赤字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隐患。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如果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不做让步,那么谈判失败的另一个结果是,发达国家具有出口优势的非农产品也难以突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
  在如此的背景下,外因和内因促使美国调整2002年农业法案,延续1967年出台的1966年农业调整法的精神——削减农业补贴,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所以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拟定了“2005农业调解法案”,计划在2006-2010年削减农业补贴30.14亿美元,削减幅度为14.5%,同时批准了取消美国棉花出口补贴(即STEP2)的立法。其中美国棉花出口补贴取消是其政策调整思路的最直接体现。
  欧盟方面:
  虽然在关于农产品补贴的问题上,欧盟和美国一直在互相扯皮,但是早在2004年4月份欧盟商业委员会就棉花补贴这一关键问题,已经承诺对其棉花部门进行改革,在卢森堡农业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将棉花生产补助减少65%这一决议。欧盟商业委员称这一改革将有利于非洲棉农,但这也需要所有生产和出口的棉农的支持,并提出应在多哈发展议程WTO谈判的框架内尽早解决棉花问题,并呼吁WTO尽快取消发达国家对本国棉花产业提供的补贴,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对棉花提供的援助。
  关于非洲产棉国方面的要价是发达国家必须全部废止棉花出口补贴,其他补贴也必须在随后削减8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键分歧在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补贴,重中之重在于棉花生产补贴,和为贵是多方诉求,削减补贴是共识,削减幅度和时间安排是要点。
 
2、物价总体水平给农产品调整基础定价奠定了基础,农产品基础定价的调整是均衡利润率和资本流动的需要。
  从削减补贴的结果来看,因为农产品补贴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定价基础,压低了农产品的价值中枢,因而削减补贴的进程就是定价机制恢复的过程。美棉占国际市场40%左右的份额,一旦美国削减或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将增加棉花种植者的种植成本,而直接导致国际棉价上涨。同时棉价走高,将带动全球棉花产业布局调整,在新的定价基础上完成新的平衡,这就是国际农业贸易新秩序的建立的基础。另外,等级结构方面,削减补贴可促使美棉整体等级提高。因为生产补贴与棉花品级无关,而美国棉农一旦失去政策的保护,种植品级较高的棉花是美国棉花种植者将面临一个选择。
  近年来作为国际贸易的计量货币美元持续走低,美元的弱势,是农产品走高的金融背景和资本支持。从物价先行指数角度看,自2002年初到2006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先行指数上升幅度落后于工业品175%,落后于平均指数85%,从均衡利润率和资本流动的经济学观点来看,国际农产品定价基础的调整是必然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度增长率将逼近4%,而且近三年保持了3%以上的增长速度,全球的生产力水平保持了强势而持续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副产品是物价水平的上升,工业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基本横向的走势,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将上升,来满足全球经济在较高水平上的均衡。
 
四、我国棉花产业的特征
  中国拥有棉花产业链的四个最大,就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棉花消费潜能,最大的棉花市场潜力。
  棉花生产方面:2004棉花产量630万吨,2005年棉花产量570万吨,2006年棉花产量65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产量的24%。
  棉花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棉花产业涉及1.4亿农村人口的收入。目前,我国西北内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能力占全国棉花总量的98%以上。棉花平均单产75公斤/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是美国的1.35倍,我国用世界14%的棉花面积生产了24%的棉花。棉花纤维品质在世界主产棉国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级以上棉花产量占棉花总量的88%以上。“十五”期间,全国年均棉花面积7457万亩、总产542万吨,与历史年均面积最高的“八五”时期相比,面积减少1335万亩,而总产增加了82万吨。“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恢复8500万亩,其中西北内陆棉区2000万亩左右。近20年来,我国棉花单产年均增长2.0%,随着优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提高,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年均增长1.3%,达到80公斤/亩。
  纺织产能方面:纺织工业关系到1900万纺织工人就业和1000多亿美元的出口创汇,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每1万吨棉花用工在11000多人,其中农民工占八成。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使得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棉花消费方面: 198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4.1公斤,2005年增加到14公斤,其中“十五”期间的增加量超过了之前增加量的50%。棉花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的人均用棉量近三年持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个持续增长的潜力。
  棉花市场方面:近年来全球棉花总产量维持在2500万吨附近,我国棉花产量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进口量300-400万吨,而且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棉花交易量占全球的40%左右,我们的棉花现货规模是庞大的,也是富有潜力的,显然中国是世界最活跃的棉花市场。
  1998年成立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交易,三年来棉花期货运行平稳,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市场功能初步显现。2006~07年棉花年度的棉花期货更呈现出进一步活跃的态势,成交量、持仓量也持续性稳步上升。
  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历史上一直是世界棉花的定价中心,郑商所推出棉花期货后,这一格局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郑棉期货价格在与国际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的同时,不仅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棉花期货价格开始影响到美国棉花期、现货市场。无可争辩的证据是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的转折低点均不仅领先于现货而且领先于NYBOT棉花期货价格。这是中国棉花背靠四个最大,中国棉花在国际棉花定价过程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的体现。《华尔街日报》有报道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另一个棉花定价中心。
 
五、棉花补贴的削减对我国棉花价格和棉花产业链的影响
  关于棉花补贴的削减对我国棉花价格和棉花产业链的影响,首先要认识到如下三点:
  第一,企望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短时间内取消农产品补贴政策是不现实的,但是有步骤的削减补贴却是比较现实的,因为发达国家的产成品迫切希望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因而也希望其他国家削减关税壁垒。
  第二,棉花补贴的削减需要依赖WTO框架内的双边谈判和多边谈判,过程是曲折和艰苦的。
  第三,棉花补贴的削减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包括棉花在内的全球农产品都面临这样一个定价机制即将改变的大背景,这个过程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的和深远的。具体的:削减补贴会使棉花价格引发一轮定价机制涨势。
  补贴政策扭曲了农产品的成本原理,政策性的改变了供求格局,以及供求地域分布。因而削减补贴的过程就是价值回归的过程,上升高度就是对应相关影响的削减的幅度。削减的过程同时也是棉花布局重新调整的过程。如果实施分步完成、逐步削减的过程那就意味着未来的行情是逐步攀升的势头。之所以说是定价机制牛市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上升幅度将突破常规供求关系的局限,同时上升的周期也决定了其战略性上升的内涵,同时上升的第一个波次外棉幅度应该大于内棉,而后均衡上升,因为我国现行的关税和配额政策以及变化的预期会在一定幅度内对价格波动起到吞噬作用。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棉花种植者一样,棉花价格的价值中枢上升对我国1.4亿棉农是有战略利益的,这个应当承认。但这只是迟来的应得利益回归,从整体棉花生产角度应当是一次棉花种植结构战略调整的机遇。全球棉价的价值中枢上升的结果,对纺织企业是一个中性的消息,因为从中外纺织企业竞争的角度看,整体上移并不增减任何一方的竞争压力,因而是均衡的,从纺织企业销售成本比的角度来看,至少出口贸易的纺织品销售价格是富有弹性空间的。价值中枢上升的过程伴随的棉价大幅波动,对纺织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决策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在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中的做大做强战略机遇,积极而坚决地参与买期保值不失为一个可选方案。
 
注:本部分内容大量借鉴各种棉花相关专业人士的研究分析,读者在阅读时需明白本文是知识性的阐述而不是定性的结论判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配额  滑准税  补贴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