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单价抗虫棉培育 我国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谢道昕等首次报道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等于1992年人工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Bt基因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993年中国农科院与合作单位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轰击法转基因技术将Bt基因导入我国主栽品种中棉12、泗棉3号和晋棉7号,获得了我国第一代转Bt基因抗虫棉。1998年晋棉26号(GK95-1)、国抗棉1号和国抗棉2号分别通过了山西省、安徽省和山东省审定。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在培育单价抗虫棉的同时,为了有效预防棉铃虫等棉花害虫有可能对其产生抗性问题,我国科学家也开展了双价抗虫棉的研究。1995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Bt基因与改造后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重组,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ylA+CPTI双价抗虫基因,其后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石家庄市农科院合作,分别选育出了SGK9708-1和SGK321含有2个抗虫基因的双价抗虫棉品种,于2002年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抗虫棉的培育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转化直接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二是先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然后再通过常规育种方法转育抗虫基因到优良常规品种;三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即是以转基因抗虫棉品系或把转基因抗虫材料为亲本运用传统杂交方法,根据杂种优势选育抗虫杂交棉品种。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虫杂交棉中棉所,于200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目前抗虫杂交棉选育也在许多棉花育种单位展开。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既利用了抗虫基因,又利用了杂种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马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