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三师四十八团十二连职工吴松山棉花夺高产
兵团新闻网图木舒克1月5日电 (陈娟) 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八团十二连职工吴松山的心情格外高兴,55亩地拾回籽棉27吨。吴松山是该连队出了名的植棉能手,他种的棉花齐、壮、后劲足,花桃多且大。
就是这55亩高产田,三年前还是无人敢承包的盐碱包。原来2005年以前,吴松山承包的这片地盐碱性大,50多亩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碱包,土地不平整,且芦苇长的比人高,种进去的棉花出苗率极低,就像烫手的山药一样,没人愿意承包。2005年签订承包合同时,本来已经有两户职工要求承包,每亩地利费50元,但到了临签合同时,这两户职工又打退堂鼓了。眼看着又要承包不下去时,河南汉子吴松山却悄悄打起了这块地的主意,他主动找到了连长,要求承包。熟悉的人都劝他,哪儿不能包,偏找这块盐碱包,你想让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啊!但吴松山自有自己的想法,长芦苇的地方就能长棉花,只要舍得下功夫,就一定能改良出来。
签订承包合同后,吴松山夫妇俩就开始忙乎起来了,先找来推土机把地推平整,雇人割去芦苇,再抹药,连续三次之后,疯长的芦苇终于得到了控制,这两项下来共花去5000多元。为压碱,吴松山在地里挖了三四十个一米多深的大坑,放上水压碱。针对底肥不足,棉花产量低的状况,吴松山加大投入,在连队规定的基础上,又多投入了250公斤二铵。功夫下足了,自然会有回报,2005年以前只能产7吨花的这块地吴松山当年就让翻了一番,交花16吨。2006年产量又大幅增加,上交棉花21吨,彻底将盐碱包变成了能挣钱的高产田。
“种棉花也不能盲目,你要知道棉花的生长规律,了解棉花的生长需求,什么季节需要什么营养,只有有的放矢,才能种好棉花。”吴松山说到。
2007年,吴松山的这块地安装了设施灌,光成本就投入了一万多元。“新技术总有新技术的好处,只要能很好的掌握,肯定能发挥出它的效益来。”面对新技术,吴松山也有自己的理解,“种地也得靠技术,一年下来你为什么挣钱,为什么不挣钱自己总得总结一下,盲目的干是不行的,人要勤快,多学勤问勤总结才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