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树春:2007年棉花生产回顾
2008棉花形势分析会之生产篇——毛树春 | |
1 |
2007年棉花生产回顾 |
2 |
2008年棉花生产展望 |
3 |
棉花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4 |
棉花主产品产值创新高 棉纺增速将迎来拐点年 |
一、2007年棉花生产面积增、单产减、总产持平的特点
全国棉花播种面积8523万亩,增5.2%,净增423万亩。其中春播8343万亩,增3.0%;夏播(栽)180万亩,减75万亩。单产减6.3%,但仍是一个高产年景,产棉大省除河北单产增加以外,其它各省区都不同程度减少。区域中,淮河因洪涝、北疆因热量不够减产幅度最大。监测总产672.5万吨,低于预期,与06年持平,但仍是一个高产年。
吐絮早和采收早是07年棉花长势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采收进度并不快。棉花品质好于常年,但差于2006年。内在品质呈现若干特点: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分区看,北疆和河西走廊马值偏小,长度偏长,强力偏低;南疆、长江中游和华北平原马值偏大,长度偏短,强力偏高;黄淮平原和长江下游马值和长度正常,但强力偏低,霜后花的成熟度明显下降
二、2007年全国棉花长势走向与06年恰好相反
长势呈现前期强,后期弱的特点
2006单产增,天气帮忙在后期——秋高气爽,阳光普照,气温高,初霜推后,产量越收越多,吐絮畅,品级高;2007单产减,天气不利在后期,冷空气和台风活动频繁,气温低,降水多,日照少,产量越收越少,吐絮减慢,局部轻度“烂场”问题。CCGI监测结果的实证检验,2003年年均值84,全国单产比02年减19%;2004年年均值119,全国单产比03年增16.6%;2005年年均值101,全国单产比04年增1.3%;2006年年均值102,全国单产比05年增10.6%
三、采收时间早,但进度不快;售价回升20%,运行平稳,但惜售现象普遍,后期出现“打白条”现象表1 2007年全国三大棉区棉农籽棉均售价
9-12月,全国棉农籽棉售价为6元/kg,比上年度均价5元/kg提高1元/kg,涨幅达20%。然而,12月中下旬售价普遍下降。总体看,2007年新棉售价运行平稳,没有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但惜售现象普遍,销售缓慢,12月出现销售不畅,还有“打白条”现象。
四、主产品产值增12.5%,收益增10.4%,区域间差异大
据监测,样本籽棉248.5kg/亩,减6.2%;产值1491.4元/亩,增165.9元/亩,增12.5%;收益486.4元/亩,增45.7元/亩,增10.4%。由于单产减,收益的增长全部来自价格的贡献。三大棉区的产值和收益增幅为:西北最大,增14.5%和26.3%;黄河其次,增10.3%和4.3%;长江最小,增11.1%和0.6%。另据监测,有38.4%的样本农户获得了补贴,补贴金额33.2元/亩。其中良种棉补贴9-15元/亩,约占1/3;另有2/3来自粮补。
五、关于滑准税“基数”的建议
由于物化成本上涨19.3元/亩,按样本产量92.0kg/亩计,相当于每kg皮棉上涨0.210元,即皮棉成本增210元/吨。为了缩小国内价差,因此建议:今年配额外进口棉滑准税的基数增210元/吨,即在11397元/吨基础上增加到11607元/吨。
六、棉籽价格飙升,棉花成本转向社会,纺纱成本相对降低1500-2000元/吨,降幅10%以上
在高衣分和高棉籽价格的双重作用下,加工利润空间增大,皮棉成本降低,籽棉售价不低于6元/千克,目前已有75%的市场目标实现了。与衣分37.5%和油籽价1.5元/千克,皮棉价13500元/吨相比,衣分40%和油籽价2元/千克,皮棉12000元,降低1500元/吨,降幅11.1%。
- 快时尚冲击美国服装价格走低库存堆积 (11-25 14:24)
- “世界工厂”东莞被指一年关停4千企业 (11-25 14:15)
- 百丽等品牌疯狂倒闭 1.7亿人提前回家过年? (11-24 10:27)
- 纺织出口“圆桌会议”直面“走出去”难题 (11-24 08:12)
- 棉花进口量经历两连斩的幕后 (11-24 08:05)
- 整合趋势加速 服装业面临“大”变局 (11-23 08:41)
- 纺织还在寒冬 纺企走出去可解TPP新忧 (11-21 09:03)
- 出口订单减少 纺织品服装销售内外交困 (11-20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