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制服:一次艰难的诞生
宝贵的经验
史丽敏主要负责面料方面的工作。据她介绍,绿色、环保、吸湿排汗、抗静电、抗菌……众多物理指标都要顾及到。“但亚洲人和欧洲人穿效果不同,不同运动形式穿出来的效果也不同。难题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在穿着同一件衣服的时候觉得合适,这很难。”
贺阳介绍说,开始时,赞助商阿迪达斯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面料。各种指标和性能都很好,很柔软,印花出来很细腻。这种面料是专业足球服的面料,手感非常柔软,悬垂效果很强,特别适合表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但过瘦的人和过胖的人穿上都不雅观。
面料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弹性太大图案容易变形,弹性太小又不易穿脱。而且还得考虑到面料和工艺制作中的成本。他们前后选了好几次,最终从几千种样品中,找到了合适的面料。
而在版型方面,需要考量的就更多了。“这次设计不像我们以往做成衣,成衣是给特定的群体。但这个群体的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体型复杂。考虑到工厂的生产成本,我们不可能做很多的版型,尽量在版型上做体型、区域的覆盖率,这在技术版型上很重要。”负责版型和工艺设计的刘娟说。他们做了很多调研,比如举重、篮球、柔道等队员这些特殊的体型。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很多次实际测量和试穿。最终用最少的号型,覆盖了所有的穿着群体。
在保证穿着舒适性的同时,还有一点就是要避免在穿着时出现很多不良褶皱影响图案完整性。因为专业运动服宽松度很高,他们打破了通常意义上的运动服版型和工艺,而考虑用休闲服的结构,比如领型、胸部的立体化等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处理。
“在肩斜度上,我们希望要符合人体结构,我们取了一个人体肩斜度的平均值,如果不是这样,就有皱褶。在腋下,我们测试了很多动作。裤子方面,我们在裆底的设计当中,运用了Levi’s牛仔裤好穿的结构,合体、有效果。运动服装更多的是平面裁剪,穿着效果和制服的要求有差距。”刘娟说。
这个过程,他们和工厂有过大量的磨合。“因为一定要调整那个生产运动服的专业工厂原有的思路,在版型和工艺上做很多的沟通和研究,而且在生产成本上也做到了有效的控制。”
面对一些人因为对这种设计不理解而产生的一些批评,贺阳及其团队已经十分坦然。“2005年底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件衣服,其实非常难。一方面,确实众口难调,另一方面,设计必须遵守国际奥委会的品牌规范。设计也是经过专家评审、群众投票、奥组委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的。”
2007年8月31日,国际奥组委的专家来京例行检查工作,对这个方案非常赞赏。
据贺阳介绍,他们通过设计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期两年的设计参与,对项目有了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最高级别的奥运制服设计项目,属于国家级重大项目,其规范性、创造性、严肃性和政治高度,提升了我们对奥运制服设计的认识,学会了严谨、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我们将研究和总结经验,为今后的体育赛事服务。这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科研和教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