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之路:“鞋都”转型“体育用品之都”
晋江之路:晋江正在实现从“鞋都”到“体育用品之都”的转型。
晋江的转型对中国的体育营销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模式的探索、对中国出口转内销的体育企业的成功转型意味着什么呢?
晋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轻工产业链的一条终端,晋江鞋业引领了晋江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晋江正在从主要以经营(生产)旅游、休闲、运动(专业)类的鞋业、鞋机、鞋材及其他相关产业为主体的“鞋都”向以体育用品、体育赛事的“体育之都”的转型。
晋江体育营销的误区
晋江体育企业多属中小型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相互间竞争激烈,不易协调。从企业规模上看,拥有职工人数在100-400人的企业占企业总量的68.3%,不足100人的企业占19.5%,400人以上的企业占12.20%。晋江的体育企业的整体水平是规模小、产业分散、技术水平低、无序竞争、品牌意识差、缺乏系统营销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OEM忽视品牌经营
OEM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品牌或渠道网络持有人下发加工订单,赚取高端利润;生产商接受订单进行贴牌定制,赚取加工费。晋江现知名及大型制体育企业在创业初期大都做过OEM加工商,也正是看清了OEM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阻力,而且受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制鞋产业链转移等因素影响,订单急剧减少。晋江鞋在海外长期是走批发市场;到了终端,则进了仓储超市或者沦为跳蚤市场地摊货,在品牌价值上没有明显的体现。来自泉州市鞋业商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晋江鞋的平均出口单价不足10美元。这与市场上耐克、锐步等品牌的上百美元的零售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在国际市场上,晋江鞋及晋江体育用品没有品牌。”
注重广告投入忽视系统营销
晋江体育企业是由OEM加工起家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企业决策人并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运作。所以往往出现短期内利用大量资金大打广告战和聘请形象代言人的现象,以期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目的,但对于这些依靠OEM积累资金的企业来说,这样做的风险极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高昂的资金投入很可能会拖垮自身。
注重产品生产忽视产品研发
晋江体育产业的营销经理们普遍认为,运动鞋可划分为三类:专业运动鞋、休闲运动鞋和时尚运动鞋。专业运动类的产品要求具备功能性,多用于赛场对抗,而运动员普遍认同的比赛装备基本上是NIKE、ADIDAS的系列产品,晋江品牌在专业运动方面不具备竞争力,所以晋江体育企业都将产品研发重点放在其余两类上,并且将之应用于品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如“XX时尚运动”、“XX休闲运动”,同时把这作为品牌之间建立区隔的手段。晋江体育企业的定位策略方向大致上是正确的。
如果说时尚运动是偏于街头的、酷的、异类的,休闲运动便更倾向于随意舒适的。其实,时尚与休闲归根结底是以“流行”为导向。
但是,晋江的体育企业单纯片面追求新、奇、特的产品研发特点,甚至于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与抄袭,而是忽视以专业性、实用性、技术的前瞻性为代表的高层次研发理念,使得产品线过窄、价格空间太小。注重自我实力提升忽视分工协作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晋江体育产业是受当地自然与经济环境而形成的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多种供应关系为链条的经济模式,为晋江体育产业的起步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个企业都注重自身方便与规模,走的是小而全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供应链条混乱无序、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有序的产业链,势必影响晋江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从鞋都到体育用品之都的战略的实施。因此,对于产业链条的重新整合将成为晋江从鞋都向体育用品之都转型的必要的、必须要补上一堂产业发展布局的课。
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可以说,所有的晋江体育品牌都在做专卖,通过专卖进行低成本扩张。但往往盲目扩张没有为公司的市场争得地盘,而是让公司跳进了陷阱。在晋江的体育企业品牌中,声称在全国有1000个以上专卖网点的企业有一二十家,按这一网络水平,如果按每家店每月1万元的销售业绩的话,那么一年实现10亿左右的销售额也不是问题。但事实上,晋江年销售额(按出厂价)能超过10亿的寥寥无几。这就是问题所在,在大多数公司里,终端专卖店大多门庭冷落、业绩不佳,在付出高昂的开店成本后,却没有产生理想的销售,反而成为公司和代理商的一个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晋江许多体育企业注重产品包装、代理商招商、专卖店终端等硬件建设,而忽视企业文化、品牌形象、营销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