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鞋企无奈抉择还是凤凰涅槃?
当元旦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成为触发多米诺效应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批企业“背离”后的空虚失落和着冬日的寒风激烈地拷问着珠三角的未来。作为广东工业城市的缩影,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东莞,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道,今天却不得不直面企业纷纷迁徙的窘境。是崛起后的沉沦还是化蛹为蝶的重生?择水草而居的企业大搬移后,珠三角俨然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当元旦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成为触发多米诺效应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批企业“背离”后的空虚失落和着冬日的寒风激烈地拷问着珠三角的未来。作为广东工业城市的缩影,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东莞,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道,今天却不得不直面企业纷纷迁徙的窘境。是崛起后的沉沦还是化蛹为蝶的重生?择水草而居的企业大搬移后,珠三角俨然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外源性经济突出的广东珠三角,在经历多年粗放式发展后,产业结构、模式已经与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矛盾。产业升级再造在所难免。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认为,珠三角经济能否成功转型最令人担忧的是创新主体的缺失。
谜般的世界工厂东莞
东莞在很多人心目中一直是个谜。一个原本没有多少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小城,一座现代科技含量与自身素质明显不对称的城市,为何能发展成为中国的外贸出口名列第三,如何能魔术般地创造出经济奇迹?“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两个小时,世界市场的价格就会波动。”当IBM副总裁参观东莞制造业后发出如此感慨后,东莞成了国人瞩目的焦点。当中央电视台曝光东莞娱乐业的色情场景后,东莞同样引人注目。而今天,面临大批撤离的港企及相关配套企业,再次将东莞推上人们热议的风口浪尖。
作为广东的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可以说屡创奇迹。在外源性经济结构的推动下,东莞成了国际性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年均22%的增长率,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外贸总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而在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2家,500强企业就有30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其中还包括美国杜邦、瑞士雀巢、荷兰菲利浦、德国赫司特、法国汤姆逊、韩国三星、日本日立、新日铁、索尼、住友金属、英国太古集、芬兰诺基亚以及香港伟易达等世界知名企业。而这一切,与今天企业的纷纷搬离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亚洲鞋业协会信息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关门或者外迁。
而东莞企业的撤离对珠三角而言,还仅仅是个缩影。
工厂撤离潮席卷珠三角
近一个月来,记者走访东莞、佛山、广州、中山等地,一些昔日人气沸腾的工业园区,如今冷清了不少,许多工厂人去楼空,凌乱的地面留下企业搬走时的痕迹。
东莞经贸局人士告诉记者,在传统制造业中,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均出现企业大规模撤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