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存困惑 珠三角鞋企现隐忧
据了解,源于东莞制鞋业的“关门”风波,远不仅限于鞋厂,其他相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也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倒闭、停产、转型的不在少数。深圳、广州、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多个经济发达地区,也都呈现出同样的状况。
实际上,对于这些面临搬迁的企业而言,去留的选择显然还很困惑:一方面是政策调整、成本增加带来企业利润的锐减环境,使企业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一方面是早已成为习惯的渠道、人事关系以及对事业发展基地的留恋。另外,有没能力说搬就搬以及出路等都成为这些企业的难言之隐。
临近传统而盛大的2008年春节,东莞数千家鞋厂竞相倒闭,万家港企面临远迁他地。在引发公众视野对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困境关注的同时,企业集体大迁徙的现象无疑也成为珠三角严冬最大的历史景观。
有经济研究专家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必然的产业迁移现象。一部分不再适应珠三角经济水平、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一部分无法消化高成本企业的倒闭或迁移,只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采取什么措施留住想外迁的高端企业以及如何避免交接期的“空心化”都值得关注和深思。
企业去留存困惑
据了解,源于东莞制鞋业的“关门”风波,远不仅限于鞋厂,其他相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也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倒闭、停产、转型的不在少数。深圳、广州、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多个经济发达地区,也都呈现出同样的状况。
实际上,对于这些面临搬迁的企业而言,去留的选择显然还很困惑:一方面是政策调整、成本增加带来企业利润的锐减环境,使企业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一方面是早已成为习惯的渠道、人事关系以及对事业发展基地的留恋。另外,有没能力说搬就搬以及出路等都成为这些企业的难言之隐。
常平一台商就感叹,许多中小台商没能力说搬就搬,面对走与留的抉择很是困惑。本想来东莞淘金,结果如今就像历史重演。过去因为台湾工资高涨来大陆,现在成本增加,又要往内陆西移。而一些“先入为主”积累了原始资本的大型台企,则相对占据了主动,他们更愿意把在东莞以外设厂行动称做“布局”。已经搬离东莞的一位杨姓台商说,在内陆城市,包括环保、土地、税务优惠,还有劳动合同法,都不是问题。
尽管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一些大型台企对是否迁离东莞,还是相当慎重。早在1991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巧集集团总裁张汉文,就看中了东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到此开办了富华鞋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富华已经成为拥有7条生产线、2000名员工,月产量15万双鞋的大厂。
张汉文是坚定的东莞支持者。他称,自己绝对舍不得搬离东莞。为此,他选择在传统的制鞋行业中寻求突破。“富华生产的电工工作鞋绝缘性能一流;野战鞋非常结实,连钉子都穿不透,而且非常轻便。这些都是应用新技术的成果,”张汉文说。
珠三角产业现隐忧
曾一度创造繁荣辉煌的珠江流域经济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珠三角毗邻港澳,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