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待:2008中国企业生态嬗变
2008年,这场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运动还必须保证奥运经济后的发展速度,考虑南方灾后重建需求膨胀,提防世界经济衰退的外部风险。在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强大将会是其承受成长之痛的最终补偿。
期待变化
一年之间,中国企业生态环境产生的种种变化,两会的代表、委员已经察觉。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介绍,虽然整体而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企业生存的整体环境,大方向一直向好,但是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与成长的因素应该引起关注。他还表示,如果经过调研发现有必要,他会在两会上上交相关提案的。
“我很关注信贷从紧的政策,从控制投资过热、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来说,这十分重要,但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信贷资源的配置问题。信贷从紧之后,按照现在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大量的信贷可能仍将会被引向大项目、基建投资以及重化工业项目。因此,真正大幅度被压缩的信贷,实际是在中小型企业或者第三产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对经济活力、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一部分。因此,接下来要看地方上如何执行这种信贷从紧的政策,否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陈清泰表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历年两会,实际都是社会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妥协最终形成解决方案的平台,而且随着民主制度和意识的逐步深入,两会的这种职能会越来越被强化。因此,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固然将继续成为两会的核心议题,但对于企业生存的整体生态环境,应该被逐渐强化。
“企业其实是解决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最简单的道理是,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企业的发展,能够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这不需要政府投资,只需要政府给予一个合适、宽松的整体生存环境。”孙立平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对企业目前所处的整体环境也表现了自己的担忧,“去年我就做了提案,提到了中国企业目前的税负水平总体偏重,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这种结构,实际在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是不利的,毕竟GDP和财政收入不是唯一的指标,我看情况,今年还会提案。”保育钧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