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07年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投资最活跃的省份是河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等几个内陆省份和江苏、福建等服装大省。从完成投资情况看山东投资规模最大、江苏第二、浙江第三。中部地区投资增长迅速,投资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明显。
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国内贷款情况优于其他行业,尽管利用国内贷款比重比较低,而投资金额较2006年同期大幅提高58.53%。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用于梯度转移的新、扩建厂房、技术设备更新和销售渠道建设几个方面,特别是梯度转移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巨大,服装行业在劳动力充沛、用工成本较低、政策环境宽松的“非发达”地区正在拉开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序幕。另外,迫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贸加工利润率摊薄的压力,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工高端和特殊功能产品的设备改造也悄然升温。内销企业则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方面,投资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日渐彰显,尽管投资不能直接作用于消费,但是用于生产的投资是行业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用于渠道建设的投资能够将市场的触手伸向更广泛和深远的市场,无形中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营造出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从而逐步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有效推动和激励了服装消费。特别是针对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渠道投资,对引导该类地区的消费起到了很大作用。
内销市场活跃 “一落一升”彰显结构性矛盾
2007年我国国内服装市场主要特征为:内销市场活跃,市场升级、市场细分、商业创新等作用直接带动和引导着行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1-11月累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9.9%、29.0%和27.6%。衣着类消费增幅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7.5个百分点,较2005年同期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累计服装消费超过8000亿元。
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统计显示,2007年1-10月份,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23.42%,增幅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数量增长12.68%,增幅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与大型零售商业价格指数攀升彰显结构性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份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99.5,全年持续下降,3月份已跌回100以下。然而与此同时,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1-11月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23.50%,较2006年同期增幅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数量增长12.50%,较2006年同期增幅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1-11月份累计销售价格较2006年同期上升了16.23%,10月份销售价格较2006年同月提高了19.84%。2007年全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最高达到142。另外,根据上海服装鞋帽商业行业协会对上海重点商业零售企业服装销售调查显示,2007年11月份主要服装商品价格均较2006年同期有明显提高。代表中、高档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与代表大众消费的衣着类居民价格指数回落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市场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凸现。
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国内贷款情况优于其他行业,尽管利用国内贷款比重比较低,而投资金额较2006年同期大幅提高58.53%。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用于梯度转移的新、扩建厂房、技术设备更新和销售渠道建设几个方面,特别是梯度转移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巨大,服装行业在劳动力充沛、用工成本较低、政策环境宽松的“非发达”地区正在拉开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序幕。另外,迫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贸加工利润率摊薄的压力,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工高端和特殊功能产品的设备改造也悄然升温。内销企业则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方面,投资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日渐彰显,尽管投资不能直接作用于消费,但是用于生产的投资是行业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用于渠道建设的投资能够将市场的触手伸向更广泛和深远的市场,无形中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营造出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从而逐步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有效推动和激励了服装消费。特别是针对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渠道投资,对引导该类地区的消费起到了很大作用。
内销市场活跃 “一落一升”彰显结构性矛盾
2007年我国国内服装市场主要特征为:内销市场活跃,市场升级、市场细分、商业创新等作用直接带动和引导着行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1-11月累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9.9%、29.0%和27.6%。衣着类消费增幅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7.5个百分点,较2005年同期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累计服装消费超过8000亿元。
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统计显示,2007年1-10月份,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23.42%,增幅较2006年同期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数量增长12.68%,增幅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与大型零售商业价格指数攀升彰显结构性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份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99.5,全年持续下降,3月份已跌回100以下。然而与此同时,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1-11月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23.50%,较2006年同期增幅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数量增长12.50%,较2006年同期增幅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1-11月份累计销售价格较2006年同期上升了16.23%,10月份销售价格较2006年同月提高了19.84%。2007年全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00以上,最高达到142。另外,根据上海服装鞋帽商业行业协会对上海重点商业零售企业服装销售调查显示,2007年11月份主要服装商品价格均较2006年同期有明显提高。代表中、高档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服装类产品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与代表大众消费的衣着类居民价格指数回落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市场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凸现。
服装平均进口单价 同比提高28.32%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进口19.69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4.71%。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进口10.22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7.72%;针织服装及附件7.89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0.13%;服装平均进口单价2.9美元/件,同比提高了28.32%,其中,梭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5.21美元/件,同比提高了40.43%;针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1.86美元/件,同比提高了18.47%。
我国从我国复进口的金额增幅达48.15%,针、梭织服装进口单价分别为2.72美元和11.16美元。我国从香港、美国、西班牙和韩国的服装进口锐减,进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17.93%、88.26%、74.57和24.10%。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