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07年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2007年,中国服装行业在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负重前行平稳发展,产业调整步伐加速。
2007年我国服装产业资源迅速向大企业转移,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占比大幅提高。东部地区仍然占据巨大的生产份额,但生产已经开始收缩,中部地区产能增长平稳,梯度转移平稳推进。
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中,中小企业团队开始萎缩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1-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产量增幅基本呈逐月微弱回落趋势。2007年11月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从上年同期的12706家上升到14326家,同比增加了12.75%,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保持较快增速更多得益于企业队伍的壮大,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单个企业年均产量为125.52万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规模以上企业
2007年我国服装产业资源迅速向大企业流动,大企业队伍壮大的同时生产规模并未扩张,反而呈现收缩趋势,企业发展方向已经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受到政策、成本、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中小企业遭遇生存危机,服装中小企业队伍开始萎缩。
东部地区增速放缓 中部地区崛起在即
2007年1-12月份,前5名服装生产大省中福建省表现突出,服装产量增幅达到33.64%;广东省仍然位居服装生产榜首,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24.67%;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增长比较平稳。前5大省产量占全国比重保持在80%以上,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内陆省份中发展最稳定的是江西省、安徽省和辽宁省,其他省市近一年半来表现出较大的震荡。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07%,占全国服装总产量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
行业营运能力持续加强
从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07年1-11月份行业效益基本与2006年同期持平,效益增速放缓;行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加强,行业营运能力持续加强;行业发展能力较2006年同期有所下降,行业发展速度放缓。
行业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大企业队伍平稳扩大,小企业队伍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200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12.75%,而从业人数仅增加了5.22%,企业平均人数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4.11%。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服装产业集群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受到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政策成本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威胁,特别是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企业关、停现象普遍,个别单纯以外贸加工为特色的地区关停的中小企业个数占到整个地区中小企业个数的15%。据估计至少有5-8%的小企业被迫关停。同时,产业资源加速向大企业流动,产业总体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7年全年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一直滑坡,年底下滑趋势得到抑制,行业盈利能力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能力增长速度低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2006年年底水平,产品结构调整是行业保持利润增长的主要手段。营业周期较2006年同期减少2.34天;行业整体营运能力有所增强。行业发展能力较2006年同期略有下降,月度销售收入增速、产值增速、利润增幅均出现滑坡。出口 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继续降低。
梯度转移 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28.09%,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际完成投资总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40.61%,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
2007年1-11月份,服装行业投资中利用外资比重由2006年同期的15.64%下降到13.83%,比2005年同期的19.70%降低了6个百分点。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2006年同期的31.24%下降到25.19%,降低了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对产业的投资明显降温。私营企业为服装行业投资的最大主体,私营投资占总投资的48.83%,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