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需要一个开放的纺织服装商业格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商场、消费场所都定位为:国际化的消费、娱乐、生活购物中心。当然这是一种好的表现和进步,证明了上海已经越来越国际化、成为全球品牌的发布前沿,全球消费文化的传[NextPage]播中心,势必对上海整个时尚消费环境习惯有一个新的提升。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区分和理智判断,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从行业的角度我们希望国际品牌能够融入我们的消费文化中,而不是单纯的进入。因为一味地进入,势必就有流出,甚至是流失。希望是把市场做大、把市场细分和规范,根据社会环境制造和创造出一些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结构。
展望和挑战
上半年在境外品牌大肆进入中国的时候,上海服装行业协会配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上海的一些大型的购物商场、特卖场的一些国外品牌进行抽查,发现他们商品的质量并不是与他们品牌的价值相符。这些品牌从做工到面料甚至出产地价格都有很多不符合我们国家规定要求和标准。这也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境外品牌、产品都能适应我们消费群体。
面对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国内服装服饰品牌经营者们应该达成一个共识,搭建一个共同体去应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挑战。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营销模式,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去维系一个服装品牌的运营,那国内企业远远承担不了这庞大的成本、开支和运营费用。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同时我们也愿意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去规范和疏导我们的行业,为行业提供合理性的建议,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划,同时对国内外的品牌销售的渠道,消费的习惯、价格进行有效的疏导。同时配合国家的职能部门对整个市场定期进行抽查。
2007年的最后几个月内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销售旺季和高潮,同时又是一轮更激烈的洗牌和调整的开始,这也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压力。我相信这不单是我们行业协会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个在这个行业体系内部的成员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政府、商家、品牌经营者、制造者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