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需要一个开放的纺织服装商业格局
纵观2007年1月到10月上海整个服装、纺织品等服饰类消费品的经营情况,目前呈现海外品牌大肆扩张、国内品牌消极退市”两大特点与现状。
今年上半年全球3大服装零售集团ZARA、H&M以及C&A一股脑儿地进入了上海市场,其中ZARA、H&M更以惊人的速度,在上海各大CBD、综合商圈开设了他们的专卖店、专卖厅。这些跨国服装零售集团不单以强大的资本实力进行零售终端的扩张,更是以一种带动全球化的服装流行趋势的产品设计理念进入了中国市场。
其中H&M刚刚登陆上海时,首日单店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以每月近百套服装款式的更新速度来推动零售终端,把衣服从设计到上架的时间最短压缩到三个星期来面向它的消费群体;而Zara更是以15天周期来推出大量的设计新品来面向它全球的终端销售体系。这样一种国际经营模式,对上海的服装业、零售业、制造业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和调整。
长三角产业群崛起
上海目前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服务、旅游、文化传播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城市的全球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并逐步成为全球时尚流行前沿发布中心。同时,以上海为流行趋势发布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慢慢形成了六大服装、纺织品产业集群,他们分别是苏州——中国国际服装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江苏——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中国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城——上海服装城。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互补、产业配套、功能划分、跨区合作等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的长三角服装、纺织品中心市场。在上海每年举办的跨国采购会上,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服装、纺织品采购、经营、销售、配套的全球性平台。
全球化背后的危机
在这些国际零售巨头如火如荼扩张的同时,整个上海的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却在慢慢地萎缩。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在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徐家汇、浦东八佰伴等大型购物商圈,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国内知名品牌营业面积越来越小、位置越来越偏。浦东正大广场年初重新装修后开业,国外品牌的入住率将近达到80%;当新世界购物城以全新的形象树立在人民广场CBD的时候,相信它的改变让所有的人为之眼前一亮。全新的布置、全新品牌的入主、全新的消费格局都在演绎着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