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10年,不过是个时间概念
对于一家重视并拥有良好文化价值观的公司,没什么比老员工的言传身教更有可持续的价值。
很少有人提到宜家时会说,那是个“卖家具的地儿”。宜家就是宜家。它甚至是个代名词,表示一种家居概念和生活方式。也许这就是很多企业追求的——品牌特有的魅力、强烈而丰富的内涵。“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员工,当然包括很多10年员工,他们用自己对这个品牌的理解,传播宜家特有的家居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零售)人力资源部经理郝佳对《中外管理》说。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执行,并没有对宜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什么影响,公司原本的政策也不与“新法”冲突。对于10年的员工,“当然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这没什么好规避的!”郝佳说。眼下,她们正在忙着修订新的合同版本。10年,对于宜家来说只是个时间概念,对那些愿意在宜家不断发展的员工来说,它跟5年或者20年并没有什么区别。
职业的榜样
到2008年,宜家大约有将近20%~30%的员工将成为10年以上员工,他们多集中在零售一线。一个事实是,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高学历低报酬的资源越来越多。而10年前,当宜家开始招聘卖场员工的时候,他们中多数人学历并不高。在很多人眼里,这不正是输入“新鲜血液”的好时机吗?
“宜家目前还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这些老员工,特别是工作时间达到10年的员工,对宜家的企业文化感同身受,职业技能也很娴熟。”郝佳说。这些员工身上已经深深烙下了宜家的价值观。他们知道如何传播宜家关于家具、家居特有的态度,能更好地跟顾客沟通。与此同时,快速扩张中的宜家,也需要老员工将他们娴熟的技能传授给新的员工。“对于员工来讲,能当师傅,也是挺大的认可。”郝佳说,“这些老员工被看中的价值:一是技能方面的传播二是文化上的传承。”
宜家的一线新员工,在刚入职时都会有一个伙伴——就是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会向新员工提供各种支持,传授他们技能,同时对新人做出评估。“一般说到培训,大家都会想到教室。但我们强调的概念是:教室是学习成长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郝佳说。宜家相信,员工虽然会分配到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职责,但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更凸现了老员工的作用。
当然,对于这种“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也是有考核的。第一个考核结果就是“徒弟”。“每个员工进入宜家以后,都有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文件夹。里面有个进度表,前3个月应该学会什么,6个月会什么,一年会什么,都有要求。”郝佳说。同时,员工的经理,也有考核老员工培养新人的责任。每个月经理都会一对一的跟进,来检验新人进步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老员工在工作中会成为新人的“榜样”。“新员工入职有3~7天的培训。有很多细则,比如如何保持商场的整洁等等。当员工到楼面工作,会发现老员工做得丝毫不差,甚至更好,那他就没有理由质疑这个公司对他工作的要求,就会尽心尽力。”郝佳说,“这也是为什么宜家文化如此强大的原因吧。”
制造一种气场
很多企业都把文化的传承寄希望于老员工身上,希望他们能从个人身上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可是宜家却始终葆有着它突出的价值观,它像一种气场,甚至让人一走进它的门店都能感受到。“老员工对文化的传承,可能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或者事例来说明,它是渗透在他们工作中一言一行的。”郝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