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用工渐别廉价时代 (图)
订单来了 却不敢接
周而复始的节后招工难,陈冠洪已习惯。今年春运遇雪灾,他把开工日推迟到农历正月二十,结果到了这天,除了几个老员工,其他人都没回来。陈冠洪急了,只好贴海报、叫员工找老乡,订单来了也不敢接。
招工难,不只是陈冠洪的个别遭遇。花都狮岭3000家办理工商登记的皮具皮革厂,加上没有登记的大小作坊,起码有上万家。它们绝大多数和陈冠洪的工厂一样冷清。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介绍,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从2月中旬开始,逢周三、周六、周日举办进城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张宝颖留意到,即使是周三的招聘会也有超过200家企业进场,外来工回流速度放慢,企业用工需求远胜往年。为了保障岗位和人员供需平衡,指导就业的“春风行动”决定持续到4月底。
熟手暗喜
薪水涨了 工好找了
与工厂的冷清不同,阳光路的狮岭劳务大市场却是红红火火。几十辆接送工人进厂的车堵在门口,农村也塞起车来。阿芳穿着小夹克、束着漆皮腰带,挽着丈夫的手悠哉游哉地找工。阿芳是广西梧州人,在惠州工厂做了十多年,春节后第一次来广州打工。小两口在花都租了房,没有工作,却不着急。“我们都是熟手,找工不难。”
33岁的河南人李永保本来决定今年不回广州的。年初,他踏上了回河南的列车:他打工的鞋厂倒闭了,离开广州的那一刻,他几乎下定决心2008年要在家务农。
怎料,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前鞋厂同事的一个电话动摇了李永保年前暗自许下的“决心”。“老李,今年招聘提前开始啦。工资挺高,可还是招不到人,你的一门好手艺可别在家种地浪费了。”
“当年鞋厂机修工是非常重要的工种,仅次于配料工。”李永保激动起来,他最终还是又来到广州。拖着行李直接去了免费的招聘会,一家化工企业招机修工,起薪2000元,李永保信心大增,表示“还要考虑考虑”。
按照李永保们的判断标准就是——今年薪水涨了,工作好找了。
问题背后
企业缺的其实是钱
“800元,谁干啊!你们肯定请不到人。”招聘会上,一位40多岁的贵州大婶不留情面地“训斥”某酒楼招聘负责人。该酒楼招聘服务员、清洁工、洗碗工等50多名,设摊招聘两个星期,还是没达目标。旁边,海珠区某通讯设备公司招普工,同样无功而返。招聘负责人还专门拉着记者说:“报纸上都说新入职工人薪水就有1160元/月,太高了,企业哪里负担得起,求求你们别炒了。”
“问题的本质显现出来了,这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缺钱。”张宝颖说。
陈冠洪告诉记者,做袋都是计件工资,每个袋的人工成本已升到0.6元,而一个袋的利润只有0.8-1.0元。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对252家企业、18.2万劳动者调查发现,企业给新入职的员工开出的平均薪价为1160元/月,较去年同期的1024元/月上升了136元,涨幅13%。
粤港澳台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导师张建武也认为,1160元月薪在广州只能维持个人基本生存,“一旦拖家带口,既要照顾老人又要供孩子读书,肯定不够。”企业不能拼命压低工资要效益,要从技术上、管理上要效益。
而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经济学博士丁力表示,今年春节后广东招工的特点至少可以表明一个趋势: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已成为过去式,珠三角吸引优质劳动力的竞争力减弱了,劳动力被分流到长三角、京津唐等地。丁力认为,珠三角对农民工吸引力减弱跟多年来宣传珠三角遍地血汗工厂有一定关系,其次,珠三角应该更加善待农民工,“今年雪灾虽然各方共同努力渡过难关,但客观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