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应对高低两端的竞争 "中国制造"亟待创新突围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3-18 07:55:1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收藏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认为,中国在创新网络方面欠缺,是因为中国存在远离市场的创新现象——产学研在体系上相互分离,研究机构远离市场,这必然造成其创新成果的远离市场,造成专利的市场应用性低。

    “很多科技创新停留在论文上、实验室里,没有转化成实际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雎国余对本刊记者说,“中国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是两张皮,相互脱节。我们企业的研发机构与部门规模有限,投入的经费也有限。科研院所科研能力很强,但又与生产相脱节。”

    谈及中国在创新人才实现方面的欠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元认为,中国高级蓝领人才短缺,在于不仅国家忽视了这一点,也和企业的研发活动不活跃有关,问题是,“等到再需要时,这些人又不会自然产生出来。”

    雎国余认为教育投入不足对此负有责任,“现在教育投入只占GDP的2%??3%,而原来政府定的目标是4%,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就增幅来讲,还在下降。高级蓝领供给短缺,这是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的。”

  服务业比重下滑之忧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温家宝同时指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包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

    服务业是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但长期以来,它在中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0.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7%,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3%。

    为改变这一状况,“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完成这一目标形势严峻。国家发改委今年1月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07年不增反降,比2006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已是持续的下降——这之前的2006年已比2005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乏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相关。从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40%;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比重却只有20%。而发达国家服务业的结构恰恰与此相反。

    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改造传统服务业提供支撑,还可以引领新的服务需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发动机。不仅有利于加快整个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反过来还会促进制造业的升级。

    不能够扩大GDP中的服务业比重,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付出更多的能源和环境成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工业所占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就可降低一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阐释了发展服务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通过自主创新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还将为缓解中国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就业压力提供帮助。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反常现象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一种下降趋势。

    从整个1990年代来看,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动120万就业岗位的增加;但是进入到1990年代后期,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大概只增加了80万不到的就业岗位。

    进入新世纪,就业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明显。2000年GDP增长8.0%,就业增长0.8%;2001年GDP增长7.3%,就业增长1.3%;2002年GDP增长8.0%,就业增长1.0%;2003年GDP增长9.1%,就业增长1.1%。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改革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2000年,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

    经济高速增长一般都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都在长达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维持了充分就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应呈正比关系。可为什么在中国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